地下18米有条电缆“专享”隧道
深埋地下18米,长度超1500米,直径达3.2米……在科教新城复游城附近的地下有一条鲜为人知的隧道,已投入运行一年多,是一条专供高压电缆“走”的电缆隧道。
在科教新城复游城路与南星路交界处的绿化带中,安装了两台电力变压器,还有一间很小的房子,墙上有一块“220千伏太安电缆隧道”的标志牌,显示这里是电缆隧道的入口。
市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工作人员李浩华和同事打开房门,记者跟随他们走了进去。进门后,正面是一个显示屏,显示着隧道内摄像头拍下的实时画面,左边是通往工作井的钢梯。沿梯而下,转几个弯,就到了工作井底。隧道断面是圆形的,目测直径有3米多,两侧隧道壁上各有3条碗口粗的电缆,隧道和电缆一直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头,非常壮观。隧道的正下方是检修通道,正上方是照明和消防设施,两侧壁上各安装了5层电缆支架,已敷设的电缆位于下面2层支架上,上面3层则是预留支架。
记者了解到,这条隧道总长1536米,采用盾构方式施工,盾构内径3.2米,开挖深度最深处为17.95米,现在敷设了2回220千伏高压电缆线路。为了有效释放电缆内部应力,平衡护层感应电压,增加散热面积,电缆采用蛇形敷设,电缆长度比隧道长,达1700米。今后,将敷设4回220千伏、6回110千伏高压电缆线路。
在隧道口的井壁上,安装了环境监测系统,李浩华告诉记者,这个系统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实时监测隧道内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当气体含量达到设定报警值时,系统会立刻报警,并联动安装于隧道顶上的风机强制换气;二是实时监测隧道集水井内水位超限信号,水位超限时,会联动开启水泵抽水,水位降到安全范围后自动关闭水泵。
李浩华介绍,这个电缆隧道可以说是一条智慧电缆隧道,除了环境监测系统,还有公共安全视频系统、防沉降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等,确保安全运行。其中,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共有55个摄像头,都可360度旋转,除了在入口大屏上可看外,在公司也可以查看,工作人员每天进行3次视频巡检,一周进行1次现场巡检;防沉降系统中,安装了很多传感器,通过各测点上传感器数据的变化,可计算出点位上隧道的升降变化;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即在电缆表面敷设感温光纤,测量温度数据,当点位上的电缆温度超标时,系统马上会显示其位置和温度;而应急通信系统就是安装有应急电话,隧道中虽有移动信号,考虑到突发状况时万一信号中断,可通过应急电话与外界联系。
记者了解到,这条电缆隧道既重“里子”又重“面子”,可以更好地保护线缆,方便检查维修,提升了安全性;同时,隐于地下的电缆隧道替代高压塔、高压线,景观绿化带替代高压线廊,美化了城市天际线,也提升了阿尔卑斯雪世界片区的景观面貌。(记者 张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