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三年
一
今天,2023年1月8日。从今天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三年前,2020年的1月,无论是在颓丧地讨论“庚子不祥”的你,或是始终坚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的他,都没有想到,居然会是三年。
三年,很慢。比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三秋不见呢?对面学校的恋人、故乡老街的亲戚、隔壁小区的朋友,14天就能过的跟唐僧取经14年一样漫长。
三年,又很快。比如,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那士别三年呢?三年前还是高一,一眨眼竟已是大一,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这是一段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岁月。
苏州这座城市,这三年,赢了。
这三年,很少看到一座城市,能像苏州这样,在一轮轮的疫情中,做出了一件件加分项。
苏州是福地,但不是从这座城市诞生起就有这样的品牌,而是由于一分一分又一分的相加,才一次一次又一次赢得口碑。
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只体现在平时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百姓富裕、文明评比、生态环境,更体现在面对同样的逆境或困境时,所爆发出的能量。
这三年,苏州赢得了什么?又凭什么赢?
二
2021年11月25日,三位上海小姐姐来苏游玩后确诊。苏州人对他们没有抱怨,反而是理解并欢迎她们疫情之后再来。
这是一种包容,更是绝对的自信。
一天后,《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发表后爆红。
在苏州防疫面临考验的时刻,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包容与自信的体现。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爆款。
平时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心态和习惯,到了特殊的时刻,就自然显示出力量。这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爆发,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
比如说,2020年初苏州人对滞留在苏的武汉人的关照与帮助;
比如说,2022年初发布会上苏州人对货车司机们温暖的“三个拜托”;
比如说,2022年底,阿姨们带到社区、孩子们带到学校去分享的药物。
此谓之:仁。
仁者无敌。所以,苏州赢。
三
很多时候,一些现在看着不起眼、很自然很平常的事,后来都成为了传说。
比如现在看2500年前伍子胥这种高人造姑苏城,象天,法地,相土,尝水。这种画面想象起来就宏大到很不真实。但历史上的那天,可能在身边人的眼里,伍子胥也就是在做一件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勘测罢了。
小区里一位小姑娘,长得娇小玲珑,不能肯定5级大风就会吹走她,但绝对怀疑是否有大白衣服适合她。
那天,我看着瘦小的她,红色的志愿者服显然裹不住那大了几号的防护服。我想象着在面罩和口罩背后,她应该是留给了举着身份证的我一个微笑,而眼前真实的她,一个坚定的转身,去往队伍后端,举着喇叭,用嘶哑的声音一遍遍地喊着口号。
2022年的春天,苏州人雨中排队做核酸令人印象深刻,春雨、樱花、温暖的路灯、彩色的雨伞,文明,美好。
但除了这些,也有怀疑、忐忑,以及很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在苏州支援上海、守住江苏东大门、背水一战的决定时刻,这位志愿者姑娘的这次转身,给我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总感觉,这就是2500年前莫邪的样子。那天,在很多人面前转身投向铸剑炉的时候,她就是这么坚定。
当这三年,苏州的医护人员一次次抛家弃子去往武汉、乌鲁木齐、扬州等地支援的时候,也让人感觉,2500年前,要离在月光下独臂持剑刺透庆忌的时候,就是这个“苍鹰击于殿上”的气势。
此谓之:义。
义无反顾。所以,苏州赢。
四
有人说,苏州之所以是福地,因为背后有高人。
“背后有高人”这几个字,无疑给苏州这三年的抗疫蒙上了一层神秘,又带了一丝玄幻的色彩。
但实际上这层面纱是很透明的。
比如最玄幻的中国足球。在苏州打比赛,男足愣是没输过,这就已经无法用科学解释。而女足更是连战连捷,把“姑苏城外韩34”直接打上了热搜。
女足一直打到亚洲杯冠军,回到苏州后,又把“苏州让女足实现一人一墩”打上了热搜。
在紧俏的冰墩墩面前,再壕横的城市也不能为所欲为。女足姑娘在苏州能够“一人一墩”,背后一定是有高人的。
我就知道其中一位。苏州体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把之前自己在北京出差时买给孩子的冰墩墩捐了出来。
要从孩子手里拿走一件玩具有多难,有孩子的人都深有体会,更何况是冰墩墩。你说他不是高人,我绝对不能同意。
所以,2020年初,当各地支援的医护来到苏州,发现五星级酒店一人一间,人人都有新羽绒服,防护物资都由苏州准备的时候,其实不必讶异,也不算惊喜。
苏州人平时对待朋友客人,就是这样的。
此谓之:礼。
礼为情貌。所以,苏州赢。
五
2022年12月,苏州核酸亭变身发热诊疗室。
想出这个主意的,绝对是高人。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为什么是苏州人想出了这个主意,现实如果不能解释,就可以从历史文化中去找,也可以从天赋性格上去找。
比如,苏州人很早就创造了借景,把北寺塔借到拙政园中,这种高级的手法苏州玩得那叫个炉火纯青。拙政园中还有座“宜两亭”,既然一个亭子能看两处风景,那么在核酸亭的置与弃中,自然也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苏州人很快就想到了这种办法。
还有就是苏州人真的聪明。
这种聪明当然是几千年好读书的传承结果,但也体现在思想的开放、思维的灵活、思路的多样上。比如苏州体育的传统强项羽毛球。打球用脑子,是很多国家队、省队教练员对苏州运动员的评价,这也是很多其他项目的苏州运动员得到的评价。
这样的苏州人,想不出主意才是怪事。
2022年2月,苏州有个小区管控,小区的居民在自身不便的情况下,竟然想办法搞来了两辆房车,给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休息用。
此谓之:智。
智勇双全。所以,苏州赢。
六
2022年初的疫情,苏州发布通告 130 多条,聚焦防疫重点、 舆论焦点、社会热点,精心策划召开 23 场新闻发布会和 6 场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全程网络直播,接受几十家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现场点名提问。
其中很多问题,还是比较敏感的。但该问的还是问,该答的照样答,不回避、不躲闪。
苏州觉得,高速响应、高效回应、高频呼应,用权威信息才能增强信心。
正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信心十足地宣告:苏州不封城。
也正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自信满满地说: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
此谓之:信。
信而不迷。所以,苏州赢。
七
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
苏州这三年,五常俱全。
历史上能做到五常俱全的人或地,屈指可数。
把苏州这三年放到历史上的长河中看,一定也经得起考验。
再过2500年,当后人谈起这三年的时候,会骄傲地说:苏州是福地。
而再过2500年,也还是有人会骄傲地说,如同他祖辈,祖辈的祖辈那样的骄傲: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