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滴汗水 都不会被辜负
清晨5时30分,城市还在睡梦中,洛阳路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的训练场上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今年刚加入消防队的陕西延安小伙马博,身着30余斤重的灭火防护服,头盔下的脸早已被汗水浸得发亮。此时,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地表温度却已悄然攀升。他正和队友进行水带连接训练,双手因频繁操作水带接口,被勒出红印,但动作依旧利落。“刚开始高温训练时,我差点打退堂鼓,热得人喘不上气,感觉随时要中暑。”马博抹了把额头的汗,腼腆笑道,“但班长和队友一直拉着我、鼓励我,现在慢慢明白,每一滴汗,都是为守护百姓攒下的底气。”
一旁指导训练的班长卢丁涛,紧盯着队员的每个动作。这位来自山西运城扎根太仓的“老兵”,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越是高温,越要练出真本事!”卢丁涛嗓音浑厚,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夏季火灾高发,几百上千摄氏度的火场里,平时不多‘熬’几轮高温训练,真遇上事,怎么护得住老百姓?”自2020年来到太仓,五年时光里,他见过太多高温下的生死救援,更明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的分量。每天清晨训练,是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只为让队员们在高温环境里,把技能练成肌肉记忆。
在车操训练时,消防员李志勇正蹲在消防车旁检查水阀,他的作战靴里早已积满汗水,后背的战斗服上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霜。“每年夏天都这么练,早就习惯了。”李志勇擦了擦眼角的汗,眼神里透着股倔强劲,“火灾现场的温度能把人‘烤’晕,只有平时把自己往极限逼,真到救人的时候,心里才揣得住‘定海神针’。”三年多的消防生涯,高温训练的苦他尝了一遍又一遍,可每次看到老百姓脱险后的眼神,就觉得这些汗水“比金子还值”。清晨的训练,于他而言,是和高温的“约会”,更是对使命的坚守。
7时30分,随着训练结束的哨声响起,队员们这才拖着湿透的战斗服走向食堂。夏季是火灾事故高发期,高温天气下,灭火救援对消防员的体能、技能都是极限挑战。消防救援队的队员们,正以高温为“练兵场”,用清晨5时30分到7时30分的“特殊时段”,打磨出“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硬实力。
战高温、斗酷暑、强训练、冲火场、涉险地……消防员的夏日,热辣滚烫。危险,挡不住他们逆行的脚步;高温,抵不过他们坚守的决心。每一滴滑落的汗水,都是责任的印记;每一次无畏的前行,都是使命的担当。他们以血肉之躯,淬炼出一身“钢筋铁骨”,筑成城市坚实的防线。(记者 杨丹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