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个点位覆盖城乡,9300多节课程助力成长,太仓暑托服务十周年再升级 2800余孩子乐享精彩假日
“丁零零——”本周一上午9时30分,清脆的上课铃声响彻太仓各个暑托站点。全市62个集中式课程化点位同步启动,2800多个孩子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开启了充满欢乐与收获的暑期生活。对于无数双职工家庭来说,这铃声更像是“解放信号”——终于不用再为孩子暑假无人看管而焦虑,能安心投入工作了。
62个暑托点位
覆盖范围更广
今年是太仓开展暑托服务的第十年,这一陪伴孩子成长的民生工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升级答卷”。62个暑托点位,较去年的40个增长了55%,不仅数量上创下历史新高,覆盖范围也更广:从城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礼堂,到乡镇的文化站、社区活动中心,甚至延伸到企业厂区,让不同区域的孩子都能就近入学。
“以前家附近没有暑托班,每天得开车半小时送孩子去市区,现在小区旁边的社区服务中心就有点位,走路5分钟就到,太方便了!”住在浏河镇的李女士难掩兴奋,她的孩子今年报了当地的暑托班,每天放学还能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回家,省心又放心。
团市委书记冯怡帆介绍,“调研发现,不少乡镇职工、企业员工的暑托需求更迫切。今年点位扩容特意向乡镇和企业集中区倾斜,让更多家长实现‘上班送娃、下班接娃’无缝衔接。”
9300多节课程
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推开娄东街道景瑞社区暑托服务站点的教室门,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知识讲座正在进行。老师拿着卡通情绪卡片,引导孩子们识别“开心”“生气”“委屈”等不同情绪,并通过“情绪垃圾桶”游戏让大家学会释放压力。“我以前不开心就会哭,现在知道可以跟老师说,还能通过画画发泄。”三年级学生小宇举着自己的“情绪画”,认真地跟同学分享。
科教新城城南社区暑托服务站点飘出“沙沙”的剪纸声与阵阵欢笑声,30多个孩子围坐在长桌前,跟着老师上手工课。孩子们灵活运用彩纸、丝线、胶水等,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手工作品就初具雏形。“你看我做的这个!”“我的才好看呢!”孩子们举着各自的作品互相“炫耀”,教室里涌动着欢乐的气息。
双凤镇新望公寓暑托服务站点的形体课上,孩子们正跟着老师练习站姿和基础舞步。“抬头、挺胸,肩膀打开。”老师一边示范一边纠正动作,原本有些拘谨的孩子渐渐放开了手脚,跟着音乐节拍舒展身体,小脸上透着专注与认真。“上完课感觉整个人都挺拔了!”五年级学生玲玲课后悄悄对老师说。
……
据统计,全市62个点位将陆续开展9300多节课程,涵盖心理、手工、形体、文旅、科技、非遗、法治等多个领域。无论是帮孩子疏解情绪的心理课、锻炼动手能力的手工活、塑造体态的形体训练,还是走出教室的文旅体验,每一门课程都透着“以孩子为中心”的巧思。非遗体验课上,孩子们能触摸艺术的积淀;法治小课堂里,情景模拟让自我保护知识生动了起来;户外实践中,公园和农田成了探索自然的课堂。
“以前暑假,孩子在家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手机,现在每天回来都跟我们讲新学的知识,变化太大了!”一位家长笑着说。记者了解到,团市委在课程设计之初就明确,暑托服务不能只停留在“看孩子”的层面,更要成为素质教育的延伸阵地。“我们不仅要解决家长的带娃难题,更要让孩子们在暑托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暑假成为他们成长的‘加速期’。”冯怡帆说。
企业站点暖人心
“小候鸟”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
走进双凤镇皇冠新材料暑托服务站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洋溢整个活动室。作为团市委在非公企业开设的特色站点,这里专门面向企业职工子女招生,第一期就迎来了39个孩子,其中有20个是暑假里跨越山海来太仓与父母团聚的“小候鸟”。第二期将迎来40个孩子,11位“小候鸟”在这里开启暑期生活。
“我们特别设计了亲子共餐、课间小游戏,就是想让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能多些时间陪伴孩子。”站点督导社工徐敏说。每到午餐时间,厂区食堂里多了许多温馨的画面——孩子们牵着父母的手挑选饭菜,边吃边分享上午的趣事;课间十分钟,有的家长陪着孩子玩拍手游戏,有的在一旁看孩子展示刚学会的手工……这些碎片时间里的互动,悄悄拉近了亲子距离。
二年级的唐余谨已经是第二次来企业暑托班了,她告诉记者,“这里有很多朋友,老师还教我们做手工、学英语。”她的爸爸余宇广在厂区上班,对暑托班也赞不绝口:“以前没开暑托班时,孩子一个人在家总觉得孤单,现在每天在这儿不仅能认识新朋友,还能体验到不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课程,孩子每天回家都念叨个不停。”提起暑托服务,余宇广语气里满是感激,上下班顺路就能接送,孩子也在员工食堂吃饭,“现在上班心里踏实多了,不用总惦记着家里的娃。”
除了贴心的陪伴设计,站点的课程同样丰富多元。在这里,“小候鸟”们不仅能跟着老师学知识、做游戏,更在一次次亲子互动中读懂父母的辛劳,慢慢融入太仓的生活。正如孩子们感受到的,这个藏在厂区里的暑托服务站点,不仅是学习玩乐的地方,更像一个温暖的“临时小家”,让异乡的团聚多了份踏实与欢乐。
志愿力量添活力
用爱与责任护航成长
各个暑托服务站点里,还有一群忙碌的身影——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者,刚高中毕业的潘文丽就是其中一员。每天,潘文丽都早早来到教室,帮老师整理教具、维持纪律,课间则带着孩子们做游戏。“看到孩子们笑,我就特别开心。”潘文丽说,自己报了师范类专业,这次志愿服务正好是“提前实习”,既锻炼了能力,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今年,全市共有200多名像潘文丽这样的志愿者加入暑托服务,他们中有准大学生、在校师范生,还有退休教师、社区工作者。他们不仅是“看护员”,更是孩子们的“大朋友”:陪孩子写作业,为孩子解答疑问,和孩子一起做实验、练书法,用爱心与耐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
“暑托服务不是简单的‘看管’,而是用爱与责任搭建成长平台。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收获知识、友谊和快乐,让这个夏天成为他们童年里最闪亮的记忆。”冯怡帆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扩大暑托服务覆盖面,让服务触角延伸到更多青年职工家庭,尤其要为“小候鸟”和“两新”青年群体子女提供更便捷的托管选择,让更多家庭享受到这份贴心保障。同时,不断深耕课程质量,吸纳优质资源,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加入新兴技能提升内容,让暑托服务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加油站”。(记者 杨丹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