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文库柏鼓励创新 一线员工争当“创客”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01-27
  在苏州荣文库柏照明系统有限公司里,谁都认识杨文超,他是出了名的“爱琢磨”。每天一上班,他就推着自己的专属“小推车”在五金车间里奔忙。这辆杨师傅不离身的“小推车”并不金贵,是他用车间里的废料制作的,里面都是用顺手的各种工具。别看“小推车”其貌不扬,车间里提高生产效率、维护机器设备都少不了它。
  员工以小创新给企业带来高效益
  说起杨师傅的发明创造,他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说自己喜欢“捣鼓”机器。
  去年5月,荣文库柏接到一笔LED订单,客户规定的交货期非常紧。当时杨师傅所在的五金车间负责加工铝灯体的切割和钻孔,按照原来程序,钻孔工每次只能钻一个孔,而每个灯体需钻6个孔,且钻孔后还需打磨孔眼,费时费工。杨师傅一琢磨,完全可以做冲孔模进行冲孔,不仅速度快,还不用打磨孔眼,工作效率能提高不少。今年42岁的杨师傅,有着20多年机床工作经验,他笑着说,因为在一线干了这么多年,所以知道怎样做才最顺手,谈不上是“创新”。车间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一个工人原来每小时做25个灯体钻孔,改造后提高到200个,生产效率是之前的8倍,最后杨师傅的车间第一个完成任务,也为后道生产工序留足了时间。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去年9月,公司购置新设备,但投入生产还需要配置相应的“夹具”。杨师傅主动揽下这份活,打算不但要做出来,还要做“巧”。要好定位、易操作,最好能提高操作效率,杨师傅告诉记者,他前后琢磨了两天,用制灯具剩余的金属板自己敲打。没有图纸,没有精良工具,两天时间杨师傅做出了一个可升降操作的工装夹具。投入一线生产后,工友们都对杨师傅竖起大拇指,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却足足提高了两倍。
  公司给予技术人才物质和精神奖励
  企业负责人管伟国介绍说,杨师傅的“创造”远不止这些。“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创造都比较微小,但都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最难得的是他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着头脑来工作,这是企业最需要的。”管伟国认为,比起高学历的工程师,杨师傅这样的技术员更懂得实际生产时需要什么。最近,企业对杨师傅发布了奖励通报,不仅向他发了奖金,还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
  20多年前,杨师傅从安徽定远来太打工,也曾是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员工,如今他跃升为荣文库柏的技术骨干,用努力换取了回报。
  “其实,企业里还有多个和杨师傅差不多的技术员,每年涌现的创新改造有10多项。他们大多学历不高,但有着一身本领,做了实事却很低调。”管伟国笑着说,这些技术员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去年以来,企业变被动为主动,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做看似用工成本提高了,却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是对员工创造性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在营造鼓励创新、注重实干、珍惜人才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记者了解到,未来荣文库柏还将完善鼓励和奖励机制,持续对来自一线的技术人才进行嘉奖,并将他们提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基层员工积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福布斯》杂志曾撰文称,谷歌之所以能够保持活力,得益于该公司对基层员工的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在公司内部营造创新文化,实现良性互动。荣文库柏作为一家传统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为迪拜帆船酒店、卢沟桥、上海迪士尼乐园等提供照明方案,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好的产品,基层员工的创新能力功不可没。(记者 张瑜)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