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践行“大食物观”,筑牢大国粮仓安全基石

来源:陆志明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3-10-17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粮稳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压舱石”。眼下,全国秋粮陆续迎来收获,各地都在抢抓农时收秋粮,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秋景丰收图。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写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章节。习总书记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群众的食物消费结构正逐渐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均衡”转型,食物需求日益多元化、均衡化。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粮食观也在“大食物观”逐渐转型。

  践行“大食物观”,粮食丰产丰收、保障粮食安全是根本出发点。粮食稳产丰收,需要“天帮忙”,但更需要“人努力”,要在粮食选种、种植、收购的各个关键环节落实到位。选种阶段,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和科学选种,真正选出“好种子”、育出“好苗子”。种植阶段,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无人机、插秧机、“智慧农田”等新农机和新农艺驰骋在广袤的土地上,让大国粮仓的支撑保障越来越坚实。收购阶段,需要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撑,财政部门提供补助资金,气象部门助力抢抓农时收粮,银行和保险公司做好信贷支持,做好农民丰收的“好后勤”和“田保姆”。

  践行“大食物观”,多元化的食物生产消费体系是必然要求。习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要求食物生产结构优化、食物来源多样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供给侧导向,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一方面,“大食物观”引领生产结构的转变,让食物生产从相对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向多元化食物供给,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向森林、江河、湖海要食物,向动物植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不仅要填满群众的“粮袋子”,更要不断丰富“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另一方面,“大食物观”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食物供给多样化带动食物消费升级,形成更加均衡的膳食营养结构,群众的食物消费体系实现了从果腹到吃饱、从吃饱到营养、从营养到均衡、从均衡到健康的整体转变。

  “仓廪实则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要树立并不断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绘就丰收美丽画卷,筑牢大国粮仓。(陆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