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城市的“变”与“不变”

来源:娄江夜读 责编:陈益 时间:2023-10-22

夏日的蝉放声歌唱,庭院的茉莉馥郁芬芳。“两个囡,快点来吃阿婆做的绿豆汤,冬瓜糖、红绿丝,好吃得不得了......”

一碗熟悉的绿豆汤,让我的思绪回到三十年前。

我是土生土长的太仓人,从小到大一直住在陆渡。记忆中,老宅基南边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西边有个小河浜,河畔种着棵大桑树,宅后还有片小竹林。广阔的农田、幽静的竹林和清澈的小河畔,就是我儿时的“快乐园地”。

1993年,我还是个上幼儿园的小丫头。那时候的暑假,最有意思的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钓龙虾、钻树林、掏鸟窝……在我的暑假字典里没有“炎热”两字,只有“快乐”一词。

夏日炎炎,那时候家家户户还会做酱瓜,每家场地上都晒酱缸,小伙伴看到酱缸,还会忍不住用手指沾一沾,嘬一嘬。“啊要买棒冰,啊要买雪糕.......”卖冷饮的阿公一边吆喝,一边敲着木箱子,小伙伴们一拥而上。那会儿的冷饮品种不多,价格很便宜,5毛钱就能买到的赤豆棒冰、芝麻雪糕很受欢迎。有时候等上好几天还不见卖冷饮的阿公,大家也能快乐“消暑”。外面玩累了,喊上小伙伴到家里歇一歇。阿公会把荡在井里的西瓜拉起来,洗净切开,阿婆则早已准备好糯米绿豆,将凉好的佩兰茶倒入碗中。一口口冰镇的西瓜,一勺勺凉爽的绿豆汤,那口甘甜清凉至今都忘不了。

1994年,家里添置了第一台“上菱”冰箱,后来又增添了“松下”彩色电视机,还装上了两部电话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1999年,家里的“九路头”终于拆了重建,“华丽丽”地变成了400多平方米的农家大院。2016年,我们家又拆迁集中安置到了陆渡景湖小区,前面是崭新的滨河公园,东边是嘉定城的城北路,西边是大片草地和太仓城区,北侧是西浦和西工大太仓校区。我每天都可以眺望复兴号、和谐号飞驰而过,今后家门口还将有地铁、轨交,仿佛置身一座流动的城市!

夏天的夜空,满天繁星细数过往。三十年来,一碗绿豆汤、一碟酱毛瓜......不变的永远是那份舌尖记忆;四季花开、果味飘香,不变的是那个美丽庭院;和谐相处、互助分享,不变的是那份邻里乡情。

三十年来,曾经的无名泥路变成了宽阔大道,路上叮铃铃的“老坦克”变成了飞驰的轿车,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曾经的农田变成了宜居的安置小区和繁华的商业街区,万家灯火、日新月异;曾经的“六渡口”也变成了一座新城,发展版图,未来愿景。

三十年,一条马路、一块田地,见证城市变迁;三十年,一个家园、一副碗勺,见证百姓幸福。

(作者:樊春吉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