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到太仓—— 妈妈,我回来了
5月18日 星期三 晴
5月的日光已经有些灼人,开始有一点盛夏的感觉。城市更新城厢镇指挥部门口的马路久违地堵车了,种种细节彰显着这座城市正在慢慢恢复生气。如今,去古松弄需要从新华路入口绕行,内部卸去门窗的空房子越来越多,店铺大多都搬迁了,一部分住宅已经开拆,碎石瓦砾被小心地圈在废墟上,不影响周边通行。比起一天天数日子,这些生活碎片更直观地体现着城市更新项目的最新进展。
如果日子需要数一下,时间需要算一番,一定是因为有一个终点在前面。对于回来签约的李英来说,这或许是她最大的感受。今天上午,我跟随城市更新城厢镇指挥部签约6组的工作人员和评估师去位于府南新村7幢的李英家里,常年居住法国的她,辗转近2个月终于回到了太仓。“3月20日,法国复航,我立即订了机票飞回来,先是到太原,由于不能飞上海,又回到北京隔离了3周,隔离结束,太仓疫情吃紧,后来又因为北京有疫情等种种因素,5月中旬才回到太仓。”谈起她的回家路,李英对每个时间节点都记得很清楚。她还谈到,这期间,签约6组工作人员沈玉玉作为她的签约对接人,给了她很多帮助,“通过微信讲解城市更新相关政策,并且时时跟我沟通太仓的疫情防控最新消息。包括在回来的路上,她也一起帮我规划返太路线。”
沈玉玉告诉我,签约可以在网上进行,李英特意从法国回来,主要是为了安顿好母亲。李英的母亲今年80岁,精神矍铄,头脑清晰,看到女儿提前回来,非常惊喜。在评估师评估的间隙,沈玉玉和另一名工作人员施建华陪着李英一起看新房的户型图纸。“从喜好上来说,房子肯定是越大越舒心。这套房子是给妈妈养老居住的,所以要选一套房屋布局最好的。”李英边看边说,“而选一套相对小一点的,还能拿一部分现金补偿,对于老年人来说,多一份养老钱,她也安心一点。”
签约腾房意味着母亲要换一个地方居住,因此李英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母亲找一套宜居的房子。然而,李英目前是黄码,处于11天跟踪健康监测阶段,不能外出。因此,沈玉玉和施建华主动帮她联系、寻找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出租房,尽力帮助李英解决她的“心头大事”,同时尽快推进签约进度,缩短腾房准备时间,让李英母亲尽快安定下来。“我已经在网上看好了一些适老化设施,让妈妈住得更方便一些,最好是租一套底楼的房子,这样就可以推着她出去散步。”回国前,李英已经交接完了法国的工作,以后的日子,她将往返于北京和太仓,可以时常回家陪伴母亲。
在与李英相处的半天时间里,我惊讶于她的“乡音未改”,在离家万里、不得相见的时刻,太仓话、古松弄,也许又是一层加固她与家庭关系的纽带。她想到上世纪80年代在古松弄居住的两层小楼,2000年回迁的府南新村7幢,以及未来几年古松弄的新房,只觉得生活在越变越好。
本报见习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