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 “译”起维权 拓宽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王晓雅 时间:2025-11-06

不久前,来自外地的聋哑职工边某(化名)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保障法援站窗口求助。面露难色的她,引起了值班律师的注意。然而,由于语言沟通障碍,值班律师难以准确理解她的具体诉求,咨询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两名法律援助志愿者伸出援手。她们利用娴熟的手语能力,在边某和法援中心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志愿者的耐心协助下,边某清晰地表达了工伤赔偿纠纷的来龙去脉。值班律师全面了解案情后,迅速协助她完成了法律援助的申请手续。

  案件递交审查后,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擅长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杨淼承办此案。杨淼第一时间与边某深入沟通,全面梳理了案件材料。在厘清法律关系后,杨淼采取“调解优先、诉讼保障”的策略,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最终,在法援律师专业、耐心、不懈的调解下,双方成功达成和解,用人单位履行了赔付义务,边某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无声世界“译”起维权,法律援助温暖聋哑女工。该案的成功解决,是太仓协同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生动实践,也展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温度与效能。

  一直以来,太仓积极拓宽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通过建立健全受理、审查、指派、承办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制度和服务标准,对残疾人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审查,全面提升法援服务残疾人水平。

  在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咨询调解等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太仓还推出法律援助服务综合告知制度,通过“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申请法律援助“市域通办”机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在一次性接待中将残疾人的困难问题解决到位。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机制,按照不同类型案件分类建立相应的律师名录并进行公示,把指派权交给群众,让受援人现场“点单”。

  此外,太仓重点完善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制度、紧急状况先行法律援助制度,在审查经济困难情况时,推行诚信承诺制,减轻残疾人查资料、开证明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太仓还全面推进互联网法律援助中心建设,打造“智慧法援”和法律援助远程服务网络体系。发挥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打造“法援惠民生 关爱残疾人”等援助品牌,编印《残疾人服务指引手册》,大力宣传残疾人法律救助政策。

  目前,全市共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近30家,150多个村(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应援速援应急机制和服务圈。今后,太仓将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水平,打造专业化、智能化、标准化、社会化、品牌化的法律援助服务与产品,帮助残疾人更好地维护合法权益。(记者  肖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