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人均期望寿命82.9岁 连续多年超全省平均水平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3-18
3月17日,记者在太仓市疾控中心获悉,2014年太仓市生命统计报告已经新鲜出炉,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为82.90岁,较2013年的人均期望寿命上升0.1岁。此数值高于周边昆山、张家港等县市,这也是太仓市连续多年人均期望寿命值远超全省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连续多年来,我市的人均期望寿命值一直都在增长。”市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受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条件提档升级、慢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居民健康意识持续增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太仓市的人均期望寿命值从2009年的81.52岁增长到2014的82.90岁,6年间太仓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增长了1.38岁。2013年,太仓市男性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值首次突破80岁大关,达到80.63岁,2014年男性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值小幅回落,为80.58岁。女性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值则保持连续多年的增长态势,由2013年的84.86岁增长至85.14岁,比男性居民长寿近5年。
据了解,人均期望寿命是指在一定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后平均可存活的年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社会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人均期望寿命则越高。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人均期望寿命值的计算和人的平均寿命值无关,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通过计算分析人群粗死亡率、分性别分年龄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等多个指标得出的一个预测值,一般是指在现阶段出生的人,在目前死亡水平的情况下,可以且应该活到的年龄。
和人均期望寿命值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每年发布的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据统计,2014年我市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心脏病。其中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超越连续多年占据居民死亡原因首位的循环系统疾病,值得引起市民重视。2014年我市死亡人数3746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1082人,脑血管疾病死亡952人,两者占据总人数的54.3%左右,成为太仓市民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居多且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这个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市居民身体健康的最大元凶。下一步,市卫生部门将在继续抓好慢病防控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传统公共卫生工作。同时结合老龄化日趋明显的现状,加强老年人健康保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力度,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记者 曹鹏飞)
“连续多年来,我市的人均期望寿命值一直都在增长。”市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受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条件提档升级、慢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居民健康意识持续增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太仓市的人均期望寿命值从2009年的81.52岁增长到2014的82.90岁,6年间太仓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增长了1.38岁。2013年,太仓市男性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值首次突破80岁大关,达到80.63岁,2014年男性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值小幅回落,为80.58岁。女性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值则保持连续多年的增长态势,由2013年的84.86岁增长至85.14岁,比男性居民长寿近5年。
据了解,人均期望寿命是指在一定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后平均可存活的年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社会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人均期望寿命则越高。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人均期望寿命值的计算和人的平均寿命值无关,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通过计算分析人群粗死亡率、分性别分年龄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等多个指标得出的一个预测值,一般是指在现阶段出生的人,在目前死亡水平的情况下,可以且应该活到的年龄。
和人均期望寿命值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每年发布的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据统计,2014年我市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心脏病。其中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超越连续多年占据居民死亡原因首位的循环系统疾病,值得引起市民重视。2014年我市死亡人数3746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1082人,脑血管疾病死亡952人,两者占据总人数的54.3%左右,成为太仓市民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居多且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这个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市居民身体健康的最大元凶。下一步,市卫生部门将在继续抓好慢病防控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传统公共卫生工作。同时结合老龄化日趋明显的现状,加强老年人健康保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力度,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记者 曹鹏飞)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