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兰展和复苏的市场 太仓兰花产业含苞待放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4-21
一年一次的太仓兰花展,已成为兰界的一大盛事,而太仓的兰花产业基地,历经2年多的建设,也已正式进入“花蕾期”,在兰展的依托下和兰花市场的复苏中,太仓兰花产业的盛放已然值得期望。
借助兰展,太仓兰花地位凸显
从2011年太仓举办全国兰花展以来,每年的兰花展都会吸引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等地的养兰大家前来参展。太仓兰展何以吸引他们每年都来?在今年的兰展现场,来自湖北、山东的兰家告诉记者,太仓兰展办得比较有特色、有卖点。从参展的地区来说,是产区与交易区的结合,湖北、河南等地是出新花的地方,当地的养兰家往往会带来新下山的精品兰花,这就好似兰花界的新晋明星,大家都希望一睹风采,对于养兰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江浙一带是兰花老种的地区,且是兰花交易繁荣的区域,养兰人会到此来寻觅交易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是太仓的兰展办得很风雅,有看点。全国大部分的兰展都是在体育馆等地方举行,而太仓专门建造了一个透着江南气息的兰圃,内部设置了多个展馆,且园林景观别致,在这样的地方做展会,更能衬托兰花的高雅。
也正因为新城兰圃的农商旅一体化定位,去年,新城兰圃被国家兰协授予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兰花产业文化创意园”称号,并认为太仓已成为“中国兰花重镇”。
价值回归,兰花市场化正当时
说起兰花,或许很多人还记得七八年前,兰花曾被业内炒成天价。当年,一些从云南下山的奇花从几百元升温至上万元,有的甚至叫价上百万元,可很快泡沫破灭,数万元的兰花跌至几十元。
“兰花炒作泡沫的破灭恰恰说明,兰花不是没有市场,而是需要理性回归,只要价格合理,回归了理性的兰花市场正好是大力推广兰文化、让兰花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的时候。”湖北省兰花协会理事王久权如此说道。今年的太仓兰展上,王久权带来了一盆开得粉粉嫩嫩的蕙兰,被一山东兰家看中,欲整盆买回去规模化养殖,但王久权表示仅剩一盆,自己也不舍得卖。在他看来,参加兰展就是为了了解市场行情,这盆兰花颜色开得好看,观赏价值高,一般人看了都会喜欢。这盆兰花再养上一年,就能新发几苗,明年再卖也不迟。但他也坦言,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年兰市的一个问题是缺乏规模经营,对外销售拿不出足够的商品苗,表面看似庞大的兰花市场其实并不能满足兰商订单的数量和苗质要求。
兰展期间,众多兰家也在研讨会上表示,现在兰市正处于慢慢复苏的阶段,普通市民的养兰热情很高,但兰花的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大都停留在“庭院经济”和“阳台经济”的状态,今后的发展和趋势是要走公司化、产业化的路子,拓展兰花外销市场。
智能养护,兰花产业化规模化
春日阳光的沐浴下,兰圃里5个智能温室大棚里的兰花摆得满满当当,这里的兰花有将近7万盆,价值近3000万元。在这个智能的温室大棚里,湿度、遮阳、采光、浇水、通风等兰花的生长要素都由电脑智能控制,近7万盆兰花仅需3名工人进行日常护理,生长在这样的“家”中,兰花的发苗状况、苗质都更有保证。
据新城兰花园艺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兰圃中既有收藏级别的珍品兰花,也有几十元一苗的普通消费型兰花,高、中、低三档兰花比例为10%、40%和50%。在兰圃中,蕙兰“关顶”、“潘绿”、“奇素”,春兰“定新梅”等品种的数量在全国居前列,还有其他多个品种的蕙兰、春兰的数量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兰圃主要是将兰花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出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型兰花,这才是兰花发展的主流方向。”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新城兰圃已经有小批量的商品苗可投放市场,而在未来的3~5年,随着上市量的增加,太仓的兰花将通过展销会等平台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兰花的经济效益将会更加可期。(记者 廖文婷)
借助兰展,太仓兰花地位凸显
从2011年太仓举办全国兰花展以来,每年的兰花展都会吸引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等地的养兰大家前来参展。太仓兰展何以吸引他们每年都来?在今年的兰展现场,来自湖北、山东的兰家告诉记者,太仓兰展办得比较有特色、有卖点。从参展的地区来说,是产区与交易区的结合,湖北、河南等地是出新花的地方,当地的养兰家往往会带来新下山的精品兰花,这就好似兰花界的新晋明星,大家都希望一睹风采,对于养兰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江浙一带是兰花老种的地区,且是兰花交易繁荣的区域,养兰人会到此来寻觅交易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是太仓的兰展办得很风雅,有看点。全国大部分的兰展都是在体育馆等地方举行,而太仓专门建造了一个透着江南气息的兰圃,内部设置了多个展馆,且园林景观别致,在这样的地方做展会,更能衬托兰花的高雅。
也正因为新城兰圃的农商旅一体化定位,去年,新城兰圃被国家兰协授予全国唯一一个“中国兰花产业文化创意园”称号,并认为太仓已成为“中国兰花重镇”。
价值回归,兰花市场化正当时
说起兰花,或许很多人还记得七八年前,兰花曾被业内炒成天价。当年,一些从云南下山的奇花从几百元升温至上万元,有的甚至叫价上百万元,可很快泡沫破灭,数万元的兰花跌至几十元。
“兰花炒作泡沫的破灭恰恰说明,兰花不是没有市场,而是需要理性回归,只要价格合理,回归了理性的兰花市场正好是大力推广兰文化、让兰花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的时候。”湖北省兰花协会理事王久权如此说道。今年的太仓兰展上,王久权带来了一盆开得粉粉嫩嫩的蕙兰,被一山东兰家看中,欲整盆买回去规模化养殖,但王久权表示仅剩一盆,自己也不舍得卖。在他看来,参加兰展就是为了了解市场行情,这盆兰花颜色开得好看,观赏价值高,一般人看了都会喜欢。这盆兰花再养上一年,就能新发几苗,明年再卖也不迟。但他也坦言,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年兰市的一个问题是缺乏规模经营,对外销售拿不出足够的商品苗,表面看似庞大的兰花市场其实并不能满足兰商订单的数量和苗质要求。
兰展期间,众多兰家也在研讨会上表示,现在兰市正处于慢慢复苏的阶段,普通市民的养兰热情很高,但兰花的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大都停留在“庭院经济”和“阳台经济”的状态,今后的发展和趋势是要走公司化、产业化的路子,拓展兰花外销市场。
智能养护,兰花产业化规模化
春日阳光的沐浴下,兰圃里5个智能温室大棚里的兰花摆得满满当当,这里的兰花有将近7万盆,价值近3000万元。在这个智能的温室大棚里,湿度、遮阳、采光、浇水、通风等兰花的生长要素都由电脑智能控制,近7万盆兰花仅需3名工人进行日常护理,生长在这样的“家”中,兰花的发苗状况、苗质都更有保证。
据新城兰花园艺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兰圃中既有收藏级别的珍品兰花,也有几十元一苗的普通消费型兰花,高、中、低三档兰花比例为10%、40%和50%。在兰圃中,蕙兰“关顶”、“潘绿”、“奇素”,春兰“定新梅”等品种的数量在全国居前列,还有其他多个品种的蕙兰、春兰的数量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兰圃主要是将兰花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出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型兰花,这才是兰花发展的主流方向。”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新城兰圃已经有小批量的商品苗可投放市场,而在未来的3~5年,随着上市量的增加,太仓的兰花将通过展销会等平台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兰花的经济效益将会更加可期。(记者 廖文婷)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