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逐梦星辰大海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2-09-21

  货运巨轮川流不息,港口桥吊鳞次栉比,堆场集卡穿梭不停……这样的场景让周路平感到放心。周路平是帝希洁具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上半年疫情期间,外贸空箱“一箱难求”成为出口企业心头的烦恼,但很快,随着5月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启动运营,问题迎刃而解。帝希洁具多次直接在太仓港提出空箱,装好货物后顺利出口。

  太仓港物畅其流、通达天下。

  距离港口不远处,今年年初,星河动力航空落户。星河动力是我国民用航空领域龙头企业,8月9日,成功发送了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星河动力将在太仓建设中大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的创新研发、制造生产基地,为更好探索飞天业务打下基础。

  太仓,正如坐标的原点,向前,驶向深蓝;向上,逐梦空天。

  耕耘蔚蓝,探索步伐从未停止

  一条条自动化分拣线、发货流水线同时作业,一辆辆货运车辆进出物流中心。

  斯凯奇中国项目总经理张仰超介绍,斯凯奇正是看中了太仓良好的交通物流优势而选择在此拓展业务。每天,数以十万计的斯凯奇产品从太仓出货,发往全国各地。

  和斯凯奇一样,一大批航运、仓储、物流及相关贸易企业在港区扎根,加快形成特色物流产业集聚区,太仓港物流通道正发展成为“物贸街道”。

  作为江海门户,面向大海,耕耘蔚蓝,是太仓人一直以来的自觉。

  史载,元代以太仓刘家港为始发港,开通海运漕粮的新路线,当时太仓番商云集,号称“六国码头”。此后,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自刘家港“开洋”。

  从刘家港到太仓港,是太仓向海进发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开发开放的热潮,我市作出了开发建设太仓港的重大决策。1992年,太仓港打下第一根桩,30年后的今天,成为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居全国第8、全球第25位。

  海阔,天高。太仓驶向蔚蓝,更飞向深空。

  国内航空航天产业形成风口,上海大飞机项目近在咫尺,以“三航”著称的西北工业大学牵手太仓,德企集聚,具备精益生产能力……这些共同组成了太仓探索深空的底气。

  “民航大飞机部件多不胜数,上海需要周边卫星城市的支持。”吉太航空(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朝军称赞太仓符合他们对研发生产选址的需求。 

  在市工信局副局长殷伟看来,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也是太仓企业的需求。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太仓有相当基础,“向航空航天转型最为契合”。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耕耘未来,太仓从不止步,而是从一片蓝海迈向新的蓝海。

  航向如磐,江海联运孕育开放高地

  自动化,是太仓港最新展示给世人的面貌。集装箱堆场车来车往,集卡与轨道吊自动化装卸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操作人员只需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前处理异常情况。

  这是长江流域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去年6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带领太仓港加快迈向智慧型港口,也直接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去年四期码头投用时,正好是太仓港当年第300万标箱起吊的日子,今年第300万标箱提前了20多天完成。”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介绍。

  不断刷新的发展速度,让太仓港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充满信心。今年8月25日,太仓港启动立功竞赛活动,敲响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战鼓。

  探索与突破的历程,从建港时就已开启。以深蓝为灯塔,太仓港航向如磐。

  太仓港与上海港远洋业务形成了良性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了“沪太通关一体化”、洋山直达快航公交化、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港分中心等创新举措。目前,太仓港基本建成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喂给基地、内贸转运枢纽、江海联运核心港。

  去年年底,随着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首列列车从浮桥装卸作业场出发,太仓港结束了无铁路接入的历史,迈入铁水联运时代。

  凭借越来越强有力的货运能力,太仓港正充分发挥物流保障作用,有效助力太仓经济外向发展,也支撑起腹地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目前,我市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成为开放高地、投资热土。

  太仓港所在的港区,是全市发展的主战场,围绕“深蓝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加速引进“3331”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基建项目,建设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和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持续做大港口经济规模,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物贸经济跨过千亿级大关。

  搏击长空,“群雁振翅”产业高飞

  港区是产业升级“太仓故事”中的一个缩影。航空航天产业正是我市制造产业升级的一大抓手。

  从提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至今,短短几年时间,我市航空航天项目加速聚集。在太企业舍弗勒等加快航空产品和服务本地化进程;北航天航长鹰、美国穆格控制系统、嘉航发动机关键高温合金部件等项目纷至沓来。7月12日,中国(太仓)第二届航空航天精英峰会召开;7月22日,太仓高新区9个航空航天产业项目集中签约;9月16日,世界500强企业达索在太仓设立的航空智造创新中心启动,将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在太航空相关企业。

  航空航天产业生态不断完善,集群效应不断显现。截至7月底,我市已拥有规上航空工业企业24家、产业链配套企业100多家,拥有航空产业园、航空新材料创新园等产业园区及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西工大民航研究院、苏和空间站、未来宇航等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宏伟蓝图,徐徐铺展。

  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金属所的技术力量,研发生产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公司总经理刘荣华介绍,公司攻克了钛铝叶片制造核心难题,可给先进航空发动机局部实现减重50%。

  苏州华易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是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孵化企业,在航空管路的许多方面完成了国产化设计制造,解决了国产大飞机航空管路很多依赖进口的难题。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龙头企业参与的民用飞机项目,吉太航空着眼于航空电子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目标是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供应商。

  湛蓝之外,还要抵达天河。除星河动力外,火箭派(太仓)公司也将作为火箭派全国总部和未来上市主体,承担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总装工作和飞船的生产制造工作。

  群雁高飞,带动航空航天产业蓬勃发展,也让“做航空、到太仓”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御风而行,蓄势赋能跨越突破

  从深蓝到深空,太仓立于潮头,也在把握新的无限可能。

  以太仓港为依托,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和供应链核心节点,将立足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辐射“一带一路”。

  8月16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太仓市工作会议强调,以太仓港区为龙头,推动太仓港区、常熟港区、张家港港区和内河港区协同发展。同时,我市明确,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更大使命,将带来更强配置资源能力。

  目前,太仓港除已开辟的航线外,通过定制航线的方式,服务已经遍及全球各个区域。王敏勇表示,太仓港还将继续加密航线,近期的目标是实现RCEP区域全覆盖。

  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自去年12月29日开通运行以来,至今年8月底,共到发230列、装卸16332标箱。王敏勇表示,今后太仓港公铁水联运在度过磨合期后,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港口与临江产业、滨江城市同频共振、共生共荣,着力把港口优势变为发展胜势,把物流通道变为经济廊道,不断做强临江深蓝产业。

  市长三角办副主任郁珽认为,今后太仓要做强物流枢纽,并实施“枢纽+”,更大规模发展枢纽经济圈。

  风好可扬帆,亦将“送我上青云”。

  当前,“苏州制造”品牌正加强与上海大飞机产业体系的配套协作。殷伟介绍,苏州设立航空航天产业优选企业培育库,我市已有72家企业进入,成为苏州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承载区。

  经过前期的培育,航空航天企业也将陆续迎来爆发期,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正在加速向500亿级目标迈进。

  刘荣华透露,华钛瑞翔目前已经完成产线布局、产品试制,样品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正在进行试车考核,将配套国产大飞机。而吉太航空也有多款产品正在研发,“如果顺利的话,首款产品预计于明年七八月即可装机,年底实现量产。”马朝军说。

  因势利导、赋能发展。御风而行向未来,深蓝、深空是重要承载。围绕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链,太仓必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