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法律”,破解高空抛物顽疾
日前,娄东街道社区居民杨奶奶(化名)将一面绣着“心系居民办实事,优质服务解民忧”的锦旗郑重送到网格员翟晨曦手中。这面鲜红的锦旗背后,是一场由网格调解主动作为、法律顾问专业支撑、多方合力破解高空抛物顽疾的生动实践,更是基层治理力量守护群众“头顶安全”的温暖注脚。
高空抛物扰民生
老人安居遇难题
“平台上全是楼上扔的烟头和剩菜,天热起来臭得没法开窗……”杨奶奶居住在娄东街道某小区高层,提起持续多月的高空抛物问题,她的眉头便拧成了疙瘩。她家窗外有一段突出于楼体的公共平台,本是房屋设计的特色,却成了楼上住户丢弃杂物的“垃圾场”。
起初,杨奶奶在居民群里苦口婆心地劝说,可群内回应寥寥,抛物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有时清晨推开窗,平台上散落着早餐塑料袋;有时傍晚纳凉,烟头甚至会顺着风势飘到阳台栏杆上。
无奈之下,杨奶奶向物业求助。物业张贴了“禁止高空抛物”的警示标语,也安排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提醒,但效果微乎其微。“有些住户说不是自己扔的,有些干脆闭门不见,问题始终没解决。”杨奶奶说,那段时间她总担心出门会被砸到,日子过得提心吊胆。
网格联动聚合力
法理并济破困局
翟晨曦在居民群里留意到杨奶奶的求助信息后,赶到现场。站在杨奶奶家阳台上,他清晰地看到平台上散落的烟头、剩菜残渣,甚至还有破碎的玻璃片,空气中弥漫着难以消散的异味。“这不仅影响生活,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翟晨曦当即决定介入处理。
他先联系物业对平台进行彻底清理,又逐户走访楼上住户。“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说‘扔个烟头不算啥’,我就拿出手机翻出案例视频,告诉他们小小的烟头也可能引发火灾,更别提重物坠落的后果。”翟晨曦回忆。
然而,几天后,杨奶奶再次来电:“小翟,平台上又有新垃圾了……”翟晨曦意识到,单纯的劝说难以根治问题,他立刻联系社区法律顾问,详细说明情况。法律顾问查阅相关法条后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要承担民事责任;若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带着法律依据,翟晨曦再次上门。这一次,他不仅讲案例,更逐条解读法律条文。住户们的态度明显转变,有人红着脸承认“以前没当回事”,有人主动表示会互相监督。
科技赋能保长效
锦旗背后是民心
为从根本上杜绝高空抛物,翟晨曦提出安装公共视频的建议。他先征求杨奶奶意见,老人当即表示支持,并签订了自愿申请安装的承诺书。
随后,翟晨曦挨家挨户征求楼上二十多户居民的意见,详细说明公共视频的安装位置仅针对公共平台,不会侵犯住户隐私,同时讲解设备运行原理和监督作用。“刚开始有几户居民担心隐私问题,我就带着他们看设备参数,承诺公共视频画面仅用于追溯抛物行为,由物业专人管理,绝不外泄。”经过耐心沟通,最终所有住户全票同意安装。
他将居民签字表和杨奶奶的承诺书提交给物业,经业委会表决通过后,很快就完成了公共视频的安装调试。法律顾问全程指导安装过程,确保设备位置、数据管理等环节符合法律规定,既发挥监督作用,又保护居民合法权益。
公共视频安装一个月后,平台上再未出现新的抛物。为此,杨奶奶特意制作了锦旗送到社区感谢翟晨曦:“现在我终于能安心开窗、放心出门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这起纠纷的化解是娄东街道“网格+法律”联动机制的成功范例,通过将网格员贴近群众的优势与法律顾问的专业支撑相结合,既用情理疏导情绪,又用法条明确边界,让棘手的社区难题得到妥善解决。(记者 杨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