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还在 烟火气与文化味仍将延续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2-08-18

  8月17日 星期三 晴

  “终日市井,烟火了然。环视街头,商招次第;寻履巷尾,气象万千。”在《古松弄记》中,作者葛为平这样记载古松弄往日的烟火气。在古松弄住了将近40年,如今到了暂别的时候,他在期待回迁新生活的同时,和许多居民一样,担心古松弄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旧址的倒塌而无以为继。

  “1984年,我随父亲搬到这里,之后,我的儿子、孙子也都在这里出生成长,不管外面的新小区如何开发,我们一家四代从未搬离这里。”在古色古香的沧江楼——太仓诗词协会的据点,我见到了葛为平,他向我讲述了古松弄近四十年的变迁。一开始,古松弄还没有确切范围,甚至连地名都以“东门街南牌楼区域”自称,沿着古松边上的老街向两边发展,商铺和住宅慢慢多了起来,又紧邻政府和两所学校,老街上的业态也逐渐丰富起来。谈起烟火气,葛为平认为,肉松骨头、满仓包子铺等店铺确实集聚了人气,但基于熟人社会的邻里情也构建了古松弄文化的真谛。他在文中写道,“钣金一铺,修四方睦邻”“树底谈天,长吏与布衣交耳”,古松弄汇聚又融合了四方来客,以古松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平等开放、真诚亲密的邻里空间。

  时间来到今年年初,古松弄地块城市更新工作快速推进,葛为平一家也到了和老房子告别的时候。“说实话,签约腾房真是花了很大的决心,要不是房子太过破旧,谁都不舍得离开这里,院子里的桂花树还是我儿子出生那年栽下的,连一草一木都凝结了太多回忆。”葛为平告诉我,“你家搬到哪里了”“以后还会回迁吗”“希望我们以后还是邻居啊”等问题已经成为街坊四邻搬家时告别的固定动作。

  上海疫情一缓解,导演丁正也回了一趟古松弄。老房子推平了,童年时玩耍的“歪脖子”树也不见了踪影。他特意去寻找了“古松”,这棵两百年的罗汉松还静静伫立在古松弄和新华路交叉口的废墟里。“这个地块虽然谈不上真正的名胜古迹,但也是城厢镇老城区的百姓们常年生活的地方,生活痕迹、岁月记忆、烟火气都在此喧腾过。老城更新,百姓回迁,人与人之间是否还能回到当初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岁月滋养的草木犹存否?新老居民如何恰当融合?”丁正的思考和葛为平不谋而合。

  “在我们预期的规划设计中,将围绕古松,通过社区中心、景观公园、王锡爵故居打造一个整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打开古松的生长空间,留住古松弄街坊四邻共同的‘老邻居’。”市城投集团城市更新项目组成员翟永伟告诉我。和葛为平以文字留住古松弄一样,不少居民从绘画、老照片、影像入手,想要留住先前古松弄的生活状态。葛为平说,“好在大部分老乡邻都会回迁,让古松弄熟人社会氛围的延续成为可能。届时,我们将在新生活新环境下续写古松弄文化。”

  本报见习记者  顾嘉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