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力量”汇聚爱的活力 太仓常丰社区走好重度老龄化社区善治之路

来源:引力播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10-27

每月的第二个周三,对于太仓科教新城常丰社区的居民们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是社区的“常聚常亲”便民节,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会来到社区为居民们理发、体检、配钥匙、维修家电……

社区治理既要挖掘资源,更要整合资源。常丰社区是个以安置居民为主的重度老龄化社区,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多,服务资源却不足。

在社区全程主导、银发力量参与、专业社工赋能、多方资源注入的共同作用下,常丰社区走出一条重度老龄化社区善治之路。高龄独居老人关爱覆盖率达100%,月均文化健康活动超过2次,便民服务每周开展,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倪阿姨是一名资深的本地理发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职业生涯,让她逐渐体会到老年人对便民理发的需求,“我想给不方便出门的老人义剪”。

了解到倪阿姨的愿望后,社区为倪阿姨和社区老年人们搭建了理发供需对接平台,“能不能把时间固定下来?”“每月一次够不够?”……几轮讨论后,“每月第二个周三”这个如今雷打不动的便民日被确定下来,“倪姐理发”人气越来越旺,社区老年人都愿意前来,不仅享受义剪带来的便利,也拉近了邻里关系。

随着“倪姐理发”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社工先后链接了健康卫生、家电维修、配钥匙等志愿服务资源,将“倪姐理发”升级成社区“常聚常亲”便民节,每月在固定服务时间和便民场所举办,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全面、更加专业的家门口服务,通过“一件事”到“一类事” 推动了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解决。

“我们身体还硬朗,帮帮更年长的邻居是应该的”。在社区号召“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活动的初期,刚退休的胡阿姨就积极报名参与。

她每周一次雷打不动地出现在80多岁独居老人张阿婆家,为她提供生活服务。“有了小胡,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了。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帮我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我整理药品,提醒我按时吃药,比我的亲人还亲”张阿婆说。

为扩大低龄老年人参与群体,常丰社区定期开设了“和丰课堂”,由专家宣讲员、社会工作者、行业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普及健康科普、护理常识、人际交往、家庭安全等知识,帮助老年人提升自主生活水平,并号召大家互助关爱。

如今,银龄互助志愿者团队人数达到了168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模式,实现了辖区内服务需求老年人关爱全覆盖,形成每周一次探望、每半月一次生活服务、每月一次文化活动、每半年一次健康检查、每年一次节日慰问的“五个一”互助关爱体系。

杂物堆放曾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各扫门前雪”的观念浓重。转折点发生在一次居民议事会上,入驻社区的专业社工提出:“能否让居民自己管好自己的楼道”,这个想法得到了陆阿姨的响应,催生了一支由老年居民组成的环境治理队伍——“啄木鸟”小队。

“刚开始真的很困难,有人说我们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有人觉得我们是在作秀。我们就从关系好的邻居入手,慢慢带动整栋楼,整个小区。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开始支持我们的做法”。陆阿姨说,“啄木鸟”小队从最初寥寥数人发展到现在50多人,从一条楼道到一栋楼宇、从一个小区到整个社区,成为社区自治、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

清理出的公共空间里有的设置成共享工具、应急物品的便民角,有的改造成聊天交流、临时休憩的“常议厅”,这样不仅逐渐改变了本地居民生活杂物乱堆放的生活习惯,也契合了大家邻里互助日常交流的乡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