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9-08-26
  作为全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太仓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太仓的老年人口更是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41万人。
  发放高龄老人尊老金,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新建、扩建养老机构,打造遍布城乡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购买老年人团体意外伤害险,组织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太仓推出一系列养老惠民政策,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全面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文化养老为特色的医养结合、互助发展的养老服务工作体系,让全市老年人更好地颐养天年。
  居家养老
  贴心服务送上门
  “现在的生活真开心,还给我们老人上门服务。”浏河镇东方社区的沈庆生今年85岁,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前两年,沈庆生的老伴多次住院,他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于是就向社区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援助对象,他每个月可以享受36个小时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每周一三五早上,居家养老服务员钱建英就会来到老人家中,为他搞卫生、洗被子、买东西等。“小钱对我们很好,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我们对她都特别满意。”说起钱建英,沈庆生有夸不完的话,“有时候实在没什么事做,她也不肯休息,还给我们做点心、包粽子。”
  2007年,太仓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13年,我市开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市镇村三级全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免费“助医”“助洁”“助餐”“助浴”等“十助”服务。同时,建设居家养老信息平台,通过网络系统与呼叫终端机的连接,将各类生活服务、医疗急救等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中,让老人足不出户,不用记号码,只需通过一键呼叫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帮助与服务。2016年,我市还启用“颐居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所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进行二维码张贴、定位以及信息采集,实现安全快捷高效的现代养老服务。
  当前,对我市户籍符合条件的失能、半失能的生活困难老年人和特殊对象提供每月最高48小时居家养老政府援助服务,对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每人每月享受4个小时居家养老政府补助服务。目前,全市2万余名老年人享受到居家上门服务,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指数。
  社区养老
  家门口安享晚年
  早上8时45分,沙溪镇新建村村民王美娟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家附近的日间照料中心,与村民们一起做起操来。“多亏了这个新建的日间照料中心,让我们散居的老年人有了活动的好去处。”
    王美娟口中所说的正是新建村的第二个日间照料中心,这个中心建在杨林塘北侧新建村保留村庄的中心位置,面积300多平方米,各种硬件设施齐全,设有阅览室、棋牌室、乒乓室、多功能室等,还有专业的社会组织运营,每周都会开展多项活动。从去年3月启用以来,该日间照料中心成为周边老人们的聚集地,每天像王美娟一样准时到这里来报到的老人有30多位。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自201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推广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对全市所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放,为社区内高龄、空巢、独居的自理老人以及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托养服务。
  “为了满足散居老人的需求,像沙溪镇新建村一样建设多个日间照料中心的村还有不少。”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还积极鼓励在合并村建设小型日间照料服务点,形成“1+N”村级日间照料模式,打造10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59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和146家老年人助餐点,村、社区覆盖率100%。每天,全市近2万名老年人享受这种“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机构养老
  老人生活更优质
  “现在我们把手举高,拍起来……”周二早上9时,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室内,20多名老人拿着手摇铃,伴着音乐,在社工的带领下,进行音乐照顾活动,大家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今年87岁的单金鳌就是其中一员。“以前大家都以为到敬老院就是等吃等睡等死,可事实上,只有住进来了才知道我们的生活有多丰富。”单金鳌介绍自己每天除了会做健身操、打麻将外,每周还会参加合唱团、民乐团、手工课、书画小组、音乐照顾等活动,对这个自己的“第二个家”非常喜欢。“我们在这里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活动,生活得这么幸福,大家肯定都会长命百岁的。”他说。
  为了给全市老年人提供一个优质的养老环境,近年来,我市加大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先后将市、镇(区)两级养老机构建设及老年护理院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并出台相关政策,为养老机构提供建设与运营补贴。当前,建成市颐悦园和沙溪、浏河、浮桥等镇级颐悦园,璜泾镇、双凤镇2家新建养老机构也已完成土建和公建民营招标工作,正在装修。在全省农村养老机构中,太仓率先实现转型升级,被省有关领导赞誉为“养老太仓模式”。目前,全市各类养老床位有4898张。
  随着我市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原来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身体状况的变化,对于医养融合护理型床位的需求日益增强。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养老的刚性需求,自2017年起,我市每年都把建设护理型床位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主要针对原有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床位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建成8家“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解决失智、失能老年人刚性养老服务需求。
 
 ◆蹲点手记>>>
  民政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养老服务,关系全市15万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的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抓手,连续多年将养老项目纳入政府实事工程,有力推动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一项项养老惠民政策先后出台,一个个养老实事工程接连完工,太仓老人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在太仓,千千万万老年人用他们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采访中,很多受访老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坦言,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家立业,他们的父母已经逐渐步入老年人行列。这种“421”家庭结构的大量出现给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带来很大压力。政府通过积极调动现有资源、协调市场运作的方式提供各类专业化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压力。 (本报记者  邢智丰)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