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公里”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2-09-21

  地处“江尾海头”的太仓,与长江相生相伴。保护38.8公里长江岸线,是太仓人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太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以实际行动守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公里”,用一江清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太仓答卷”。

  施以规矩

  守牢生态红线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长江大保护的起笔之处,理应是强化规划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通过编制《太仓市2021年度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优化调整方案》《太仓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划定与国土空间布局、生态安全格局、“三区三线”相协调的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完成璜泾、浮桥、浏河沿江三镇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太仓已经实现了以“一张蓝图”引领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这些规划,太仓深入开展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2982”专项行动,将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38.4%,长江干线及洲岛岸线开发利用率不高于50%。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生态空间管控区面积已由2012年的73.4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47平方公里。

  红线不能踩,底线不可越。对于损害长江生态的突出环境问题,太仓向来敢于动真碰硬。2022年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某公司环境违法问题已完成整改,5个长江经济带省级台账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实现销号清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发现的6个历史遗留建设项目未经许可占用长江干流岸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强化治理

  换来一江清水

  华能太仓港务码头,作为长江沿线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之一,堆场上堆满了煤炭。但堆场外,仅一墙之隔的长江江堤上,却看不到一点煤屑。这要归功于华能实施了大型散货码头堆场扬尘智能化监控及抑尘设施工程。

  太仓武港码头,针对铁矿石粉尘污染,安装了6台干雾抑尘设备和堆场全封闭防风抑尘网;建成8000立方米的雨污水收集池,铺设管道3000米……

  一江清水奔腾入海的场面,与太仓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息息相关。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大力推进“水十条”,持续推进骨干水系治理,完成主城区水质提升控导工程;开展治水百日攻坚行动,紧扣消劣争优、污水处理达标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任务,集中力量加快解决城乡突出水问题;有序推进104个长江入河排口和183个太湖流域排口整治工作,建成投运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工程,取消港城污水处理厂、泛能拓公司2个入江排污口……

  随着一个又一个可能影响长江生态的风险点被消除,今日的长江太仓段,仿若洗尽尘埃,正在绽放最美芳华。

  修复生态

  全域气象一新

  日前,长江(郑和公园)司法生态修复基地揭牌。这既是太仓为了顺应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而推出的创新举措,也是太仓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一体保护的重要阵地。

  保护长江,生态修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些年,太仓把生态环境修复摆在长江大保护的突出位置加以推动。

  长江禁捕,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太仓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着力提升长江禁渔一线执法效能,保持水上执法高压态势。目前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执法船艇240余艘次;破获2起非法捕捞案,分别被列为公安部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十大典型案例、检察机关第三批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此外,太仓加强了长江岸线绿化保护修复。累计拆除厂房5.2万平方米,平整土地250多亩。高标准打造沿江“万亩绿廊”,建成七浦塘生态公园等项目,完成沿江成片造林1794亩,完成绿化岸线长度13.8公里。加强湿地建设和长效管理,严防乱捕滥猎和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行为,持续改善长江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2.4%。

  正本清源

  坚持绿色发展

  长江大保护的根基,从长远看,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源头上尽可能地减少污染。

  走进江苏宝洁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家企业绿色发展的“脉动”。它是江苏省及日化行业内第一个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工厂,是宝洁在中国第一个实现零填埋的工厂,去年荣获“江苏省绿色工厂”称号。

  宝洁不是个案。事实上,太仓近年来不断强化创新转型,调优调绿产业结构。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专项整治,累计完成整治3255家,腾出发展空间约2700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造,推动纺织加弹、石化电力等传统“两高”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种种举措,切实提高了太仓产业“含绿量”。

  在绿色发展进程中,太仓坚持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纵深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从严控制沿江及主要入江支流一公里范围内的新上项目,进一步筑起了保护长江的严密、坚强防线。(记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