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于新闻与文艺之间 激情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来源:本站系统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11-21
  这是一方滋润文化的水土,也是一个蕴藏新闻的富矿。在这块丰腴土壤上长年累月地耕耘与收获,是很幸福和快乐的。文化人有切肤体会,新闻人也感同深受。然而,作为跨界于新闻与文艺之间的新闻文化人,他用毕生的职业生涯与永远的事业追求,激情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新闻与文化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他就是太仓日报社副主任科员、高级编辑、太仓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宋祖荫。在太仓新闻界,他是比较资深的,至今从业33年,其中广电27年,报社6年。还兼任苏州市记协理事、苏州市新闻传播研究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如今虽然工作岗位进入二线的他,仍时刻保持勤勉的一线状态。关注新闻焦点,关切行业发展,更是笔耕不辍,撰写文稿,每年有新闻业务论文发表获奖。今年10月,他还应邀担任苏州新闻监评员,对苏州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把脉评点”。
  “新闻是我的主业,文艺是我的副业。主副结合,相互促进;主副融合,相得益彰。”宋祖荫坦言道。逐渐跋涉于文艺领域,用新闻人的眼光发掘人文,提升审美。经过一段时间探索,他有了“两栖”奋斗目标:力争在文艺圈内,做一个新闻文化人;在新闻业内,当一个文化新闻人。
  文艺领域涉及面广,各个门类专业性强。“以前也报道过文艺界活动,几近走马观花。作为一个与文艺结缘的新闻人,就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做到不耻下问。”宋祖荫给自己立下规矩,依托新闻之优势,博采文艺之众长,在文学、摄影、影视等诸方面务求新的创造。在太仓文艺圈内,他拥有一个国家级会员、两个省级会员资格,可总觉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如同文学作品一样,新闻报道也是文字的“搬运工”。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除了思想、立意、时效等新闻元素外,还少不了深厚的文字功底。“无论是消息、通讯、新闻专题,还是录音报道、社教、外宣、文艺节目,若能将文学元素巧妙植入其中,可为新闻报道增色加分。”宋祖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躬身实践,务求突破,撰写的新闻报道涵盖全领域,堪称报道“快枪手”和创优“多面手”。至今太仓广播电视新闻获奖榜单上,还留下了他的数十篇作品。
  在擅长新闻报道的同时,他还研习散文、随笔等不同文体写作,丰富休闲时光,陶冶精神情操,增添生活乐趣。前些日子,只要有一篇作品公开发表,便有无数赴会获奖邀请函雪片似飞来,他都把这些东西仍进废纸桶。无须花钱买奖,只靠作品吃饭。用新闻力量推动文化发展。作为姐妹篇的报告文学集《流声回响》、散文集《流声随想》,是宋祖荫闲暇时刻新闻文化、文学创作的结晶,也有其对未来人生命运的思考。2009年,宋祖荫加入省作家协会会员。今年10月,他的散文《一把吉他演奏的“中国梦”》获得苏州市作协等主办的征文大赛优秀奖。
  当下新闻与摄影密切相关。无论广播电视,还是报刊,新闻图片总是少不了的,何况当今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太仓摄影繁荣有目共睹,成为近年来添彩文艺园地的佼佼者。于是,宋祖荫主动向摄影界人士请教,虚心学习摄影原理,掌握拍摄技巧。在与摄影界接触中,他觉得自己的特长在于理论层面,摄影理论恰恰是基层的“软肋”,于是利用写作优势,熟悉摄影词汇,提升理论空间。他善于围绕摄影主题,写时评、写影评,写人物,不少摄影文章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等发表。迄今他的“光影笔记”有厚厚一大叠,不乏可以出书。光圈、速度、快门、焦距……努力探求摄影创作与理论相结合的新路子。今年5月,他终于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如果说新闻是内容,影视是载体,那么新闻人干影视同样出彩。20余年的广电工作,宋祖荫一刻也没有离开新闻岗位。干广播,做电视,办广电报,几乎得心应手。一代老广播肩膀上托起了新媒电视。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主创人员领衔的宋祖荫,一部电视片《紫薇树下》,摘得全省县级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也是太仓电视荣获的首个省级政府奖一等奖。还有《梅魂》等一批电视节目获奖。拥有了一批主创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他获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担任了10年的广播电台(广播中心)台长(主任),宋祖荫始终心系声屏,情往“声”处,对广播新闻、直播节目、技术传输、社会活动、行政管理等娴熟于心。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样式之一,也是深受听众欢迎的广播节目,对此类题材他有着独到研究。尽管不是具体作品的“操刀手”,可在题材选择、加工修改、后期制作的重要方面担纲“了望者”,把握剧情脉落、声音元素等,让广播剧更具声音魅力。如在改编太仓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同名童话小说时,他与原著者、改编者、主创者等反复沟通,提出主导意见。这部《木偶的森林》“广播剧版”,连王一梅听后连连称赞富有新意。多年来在他的创意主持下,太仓台先后策划了三部广播剧,就获奖而言,可谓“弹无虚发”。广播剧《卖山花的小姑娘》荣获中国广播剧三等奖,太仓广播首个国家级政府奖;《好人呐好人》荣获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也是太仓文化艺术界此奖项零的突破;《木偶的森林》蝉联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金奖,太仓广播剧首个中国广播剧专家奖最高奖。
  眼下太仓文艺园地群英荟萃,姹紫嫣红。尽管自己精力有限,但宋祖荫还是尽量涉足陌生领域,开辟全新领地,为不同行当的文艺家素描画像,为文艺事业的大繁荣纪实写真。近年来,他觉得每写一个人物,每观一个事件,是对自己的思路拓宽和题材创新。
  “善于用新闻文化力量不断提升自我境界,修身养性,锻造品格,致力完善人生”。尽管多次角色转换,但他始终保持当下新闻人的澎湃动力。当感性遇上理性,真实恋上想象,新闻、文化与艺术的碰撞,将会飞溅出耀眼夺目的璀璨之光。他期待着。(宝木光影)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