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收档案的演变看太仓撤县建市30年的发展

来源:娄江夜读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3-08-04

“百年无废纸,千年纸变金”,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保存价值。档案工作是税务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每个税务人的辛苦付出与认真负责的态度,见证了税务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展现了太仓撤县建市30年来发展的光辉历程,不仅是税务记忆的传承,更是“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壮美画卷绘就的缩影。

税务工作的档案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它记录了纳税人纳税事项的详细信息,也记录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流程和环节,反映了税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其收集、整理、归档、数字化、保存、保管、借阅、编研又是一个繁复冗杂、枯燥无味的过程。税务档案的演变也诠释了税务工作与时俱进和太仓发展的脚步。30年前,受时代的局限,当时的档案工作并没有现在这么规范成熟。沙溪税务分局临近退休的老周说道:“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骑上老式自行车,手挎大蓝包,包里装着算盘和税票,走街串巷就开始了一天的税收工作。一天工作下来,收集的各种纸质凭证、票据,整理的管理清册等资料都分类交给所里的档案管理员。在查阅档案时,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一卷卷、一张张去查阅,耗时费力不说,还不能确保没有遗漏。”在当时,以档案中存放的发票为例,税务局开具的发票都是由税务人员手工填写的,一张张泛黄的税收票据是税制发展的缩影,也是太仓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华丽变迁过程。30年来,从发票的手工开具到机打,从单机版开具需每月到税务局抄税,到实时在线开具、快速上传,从采集单一秘要到全票面采集,再到如今数电发票全面推广上线,它不仅反映了税收征管工作从传统手工管理到初步信息化再到网络化、现代化发展的整个进程,更体现了太仓从30年前GDP50多亿元的小县城,发展到如今GDP1653亿元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市的惊人蝶变。

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税收征管方式的转变,税务档案管理无纸化成为必然趋势。利用数据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纸质资料提高税务资料的电子化率,降低税务资料、档案的管理成本。为最大限度便利档案的使用效果,税务部门也不断推进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管理,以数字档案为导向,紧密结合税收工作,突出数字转型,将数字档案建设作为一项长远工程。

   “兰台虽小,知千秋功过。史册数卷,理古今渊源。”太仓撤县建市30年来,一件件税收档案文书见证了税收事业的发展,见证了太仓的沧桑巨变。档案工作平凡不平庸,站在新起点上,默默工作甘于奉献的税务档案工作者们必将用心坚守岗位,筑好“兰台”之梦,用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的兰台风貌,助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沈宇丹 太仓市税务局沙溪税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