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履职尽责 主动担当作为 以科技的磅礴之力驱动太仓高质量发展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1-01-14

  去年以来,市科技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勇当先锋,积极作为,以更强措施蓄力企业创新,更快节奏推进载体建设,更大力度集聚高端人才,更大格局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我市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贡献科技力量。

  唯有创新,方不负时代使命;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娄东大地上,太仓科技以策马奔腾、奋勇向前之势,在科技创新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时刻展现科技作为、体现科技担当、作出科技贡献。

  风光无限好  科创看娄东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迅猛

  去年,市科技局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瞄准目标精准谋划高企培育申报工作,太仓高企高质量发展质效齐升。实施创新工作例会制度,建立科技创新专项工作组,去年,高企培育认定奖励达1.5亿元,同比增长375%;先后开展高企申报预审专项辅导、高企申报专家门诊服务等,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申报材料准备中存在的疑惑,对500余家企业提出修改意见2400余条。全年净增高企240家,增幅、完成率均居苏州第一,全社会RD占比达3.34%,获评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地区第一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以科创引领加速太仓融入上海率先同城化,市科技局不断夯实8+1(中科院上海育成中心、华东理工、上海交大、东华、上理、同济、复旦、上大,市科技局)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基础,积极对接省、上海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和技术交易平台,成立太仓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线上线下“双创”综合服务平台成效明显。签订《嘉太“双创券”互通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第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第九届创新创业推进月等活动。

  

  中德科技合作彰显特色

  市科技局围绕“中德合作城市典范”建设,做亮中德科技合作品牌。太仓中德科技合作,作为样本写入科技部《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去年,太仓(斯图加特)海外离岸创新孵化中心投入运营。疫情期间,我市推行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零跑”服务,全程网上办理,同时减免部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材料,提高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效率,有效解决人才居留、出境等方面问题。目前,在太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德籍人才达162人。

  量质双升

  创新型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企业至关重要。太仓,在创新型企业构建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企培育为科技创新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一组数据可以彰显太仓创新型企业群体的愈加壮大。去年,市科技局不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完善落实财政奖补、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科技服务等政策,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并出台《太仓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40家,同比增长347%;省高企入库266家,同比增长86%,增幅均居苏州第一。省民营科技企业认定260家,同比增长50.3%。高新技术企业申报417家,净增240家,同比增长183%。

  我市还在市镇两级成立高企工作专班,整合力量,挂图作战,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去年,高企工作专班累计深度走访及一对一服务企业750余家,及时解决企业在高企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情况。全市各区镇开展19场高企培训,累计参训800余人。入选苏州独角兽培育企业1家、瞪羚企业20家;苏南自创区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7家。

  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我市科技部门在打造创新型企业群体上的未雨绸缪。市科技局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加强政策支持、突破发展瓶颈、塑造发展新优势,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强化企业研发投入提升机制,以规上企业、高企、孵化器内企业为主要对象,落实普惠制扶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去年,全市620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4.92亿元。144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企税收优惠政策,减税企业所得税5.32亿元。

  不遗余力

  创新孵化载体彰显创新源动力

  编辑/顾怡 组版/潘宇燕 校对/张韵卓

  创新载体平台数量质量的与日俱增,让太仓日益彰显创新源动力。

  去年,市科技局聚焦科创孵化载体,鼓励各区镇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改造孵化器,并引进专业团队运营,引导科研院所围绕本地产业企业切实需求加快发展,放大支撑效应,并出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管理办法》《大院大所创新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筑牢“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全市新增市级孵化器4家、苏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省众创社区1家。激光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

  创新策源能力与日俱增。太仓高新区排名位列省级第二位,超过8家省内国家级高新区。获批“国家火炬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合作签约,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获批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至此,与我市开展全面合作的高校院所达到21所,在太大院大所总数达到6家。去年,各院所实现营业收入2242万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2165万元,占比96.6%。共承担各类横向、纵向科研项目69个,孵化引进科技型企业20家,获批市级以上领军人才7人。

  全力以赴

  领军人才项目逆势攀高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工作,我市科技部门全力以赴,全市领军人才项目逆势攀高。

  创新人才高度集聚。我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娄东英才”工程,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0条”,形成“1+4”创新政策体系,人才事业呈现蓬勃向上态势。目前,全市自主培育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累计拥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33人、省双创团队5支、省双创人才74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20人、太仓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71人。去年,全年新增苏州市级以上人才35人,其中,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7人,同比增长145%,创历史新高。全年资助太仓科技领军人才项目60个,同比增长82%。

  聚焦双创领军人才。市科技局用好高校院所、学会协会资源,开拓国内外高端人才招引渠道。用好科技人才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优质人才企业。建立人才项目成长档案,为人才企业“保驾护航”。依托西北工业大学“三航”优势,聚焦产业靶向引才,加速培育先进载运装备细分产业,“先进载运设备及核心零部件”成功纳入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区域重点产业专项。

  更大力度聚才,持续做优创新平台。市科技局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等产业领域,不断厚积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人才资本,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动能;整合人才、技术、研发等环节,撬动社会资本投放科研项目,实现科研、产业和资本三方对接。同时,市科技局还以中德合作创新园、德国中心等载体为基础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引进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多措并举

  创新浓度热度显著提升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凝聚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太仓,创新的浓度热度显著提升。

  市科技局积极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企业深度联动,强化创投基金引导,拓宽股权融资路径,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依托苏科贷、高企融资直通车等产品,帮助企业融资超3亿元。“双创”综合服务线下平台建成投用,举办融资路演、产学研对接等各类活动22场,服务超1200人次,荣获中国生产力促进奖。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2亿元,成立2亿元科技人才基金,各区镇新增创投基金9支。新建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自主创新服务超市太仓分中心、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太仓服务驿站、江苏省科技企业融资路演服务中心太仓分中心。

  市科技局加强高端智库建设,建成“太仓市创新发展顾问”群体,各类院士达9位。建立了太仓市创新工作例会制度,将主要创新指标全部列入市委、市政府对下考核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科技部门部署要求,修订出台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信用管理等系列文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扩大科技人员的自主权,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快推进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同时,市科技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实现融入上海常态化、成果转化普及化、科技金融精准化,积极参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新能源汽车、大飞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创新链分工,全方位引入上海科创资源。

  太仓,一方江南佳地,这里从不缺少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科技创新,在这方热土上生根发芽,在绿色葱茏的掩映中渐成参天大树。新的一年,市科技局将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持续做优创新平台,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良好创新势能,以科技创新谱写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肖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