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万难,加速签约腾房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07-21

  7月20日 星期三 晴

  连着下了几天雨,气温好不容易降了一点。今天一早,太阳又毒辣起来。和天气一样热烈的,还有城市更新指挥部(原城三小地块)办公室的氛围。窗外,城三小的老校区拆得热火朝天,办公室的窗时不时震动两下;大厅内,签约组工作人员正在为商铺产权人和租户进行调解,声浪此起彼伏。原城三小地块的签约工作开始得比较晚,又加上疫情影响,给签约组带来的压力比较大。疫情后,签约腾房速度加快,截至目前,该地块未签约的商铺和住宅只剩下个位数,腾房率也总体达到90%。

  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地块航拍图,住宅和商铺的划分、每幢楼的最新进展都用记号笔标注了出来。在过去的几个月,评估和签约工作一直都在“驰而不息”地推进着。据了解,不管是商铺还是住宅,都存在产权人有签约意愿,但因为疫情暂时回不来的情况。6月,上海部分地区仍有疫情,在跟住宅产权人程先生多次线上沟通对接,并解释清楚后续政策流程之后,地块签约1组工作人员带着涉及签约的相关文件,与久居上海的程先生相约在204国道的卡口边,双方身穿防护服,隔着栅栏完成了整个签约流程。这是原城三小地块排除万难推进签约的一个缩影。

  “刚开始,1天签5家都是有可能的,现在5天签下1家算是不错的了。”签约1组工作人员葛豪告诉我。签约行进至后半程,多半是“难啃的硬骨头”。对于商铺来说,软装评估是较为突出的争议点,有的商铺软装比较精致,有的商铺刚刚才装修过,但是评估标准是量化且具体的,不会因为某家商铺情况特殊而有所动摇。面对评估有异议的部分,工作人员会组织评估公司进行复评,并解释相关标准,做到有理有据。“有些软装便于拆卸的,我们会建议店主把它们带到新店面里二次利用,剩下的也会结合评估公司标准,与产权人和租客展开协商,总的来说会保障他们合法的利益以及合理的诉求。”

  与古松弄的签约组不同,原城三小地块办公室的前身是中国水政的营业大厅。商铺和住宅签约组各自“坐拥”一个门面。于是常常出现这种场景:签约组的年轻人坐在前台,组里稍年长的工作人员或聚或散在大厅的各个角落。一旦有产权人过来咨询或签约,相应的签约组则会快速响应。“签约腾房快速推进,离不开组里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他们更能把话说到人的心坎里,对于尺度也把握得更好。”葛豪说,这些天,签约1组的老前辈徐建生觉得自己快变成老娘舅了:“为了更好协调问题,有时还要帮产权人和他的租客协商,引导大家各退一步,达到利益平衡点。不过政策的底线不能突破,而且要一视同仁,不可能这家突破标准一点,那家后签约的反而受益更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表示,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相关工作经历,他认为城市更新政策总体是向着老百姓的,而工作人员们也都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新发现的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会及时向领导反映。

  当前,城三小的老校区已经快拆完了,围绕着学校,周边几幢腾空的住宅及商铺也都进入拆房阶段。按照规划,拆房顺序是从中间向外散发,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面对尚未签约的几家商铺与住宅,签约组也在重点攻坚,“预计本周能再签1~2家商铺,近期也预备启动征收程序。”

  本报见习记者  顾嘉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