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咋成了“回收站”?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网络 时间:2017-10-23
  如今,公交车已经成为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然而一些市民在投币坐车时,却将假币、游戏币、纪念币、残币等投入公交车上的投币箱,不仅给市公交公司造成损失,也给城市文明蒙上了一层阴影。
  ■各种奇葩假币令人看花眼
  记者走进市公交公司点钞室的时候,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她们熟练地将桌上的硬币和纸币分类,然后摆整齐,再一匝一匝捆好,还不时将假币和残币挑出来,放在桌子的边上。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游戏币、纪念币、残缺币……各种各样的很多,每天都要捡出几十块钱,最多的一天近100元。记者了解到,还有个别乘客,甚至把一元纸币撕成两截,利用一元钱冒充两元钱乘坐公交车。
  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把记者带到点钞室的一个角落,他指着地上的几个纸箱告诉记者,这些全是近几年累积下来的假币。记者发现,里面最多的就是游戏币,还有假的1元硬币。这些假硬币粗略看上去,和普通硬币没什么两样,但仔细观察,就能分辨出来。假硬币做工粗糙,分量也相对较轻。这些假币已经堆满了几个纸箱。
  市公交公司每年收上来的各类假币残币超万元,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这些假币残币再次流到社会上,他们都会妥善保管好,几年进行一次正规的集中处理。
  ■公交车驾驶员“顾头难顾尾”
  目前,虽然市民卡的推广使用给市民坐公交车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投币坐车的仍占近50%。
  记者特地乘坐112路公交车体验了一番,并选取了一个靠近投币口的座位。每到一个站点,上车的市民中有刷公交卡的,也有投币的,投币的人数较多。记者的眼睛紧盯着投币口,但根本无法辨别对方投进的是真币还是假币。
  该车驾驶员坦言,乘客上车投币的动作都较快,一般只能看到数量,对钱的真假和完整性根本无法看清。
  有着多年公交车驾驶经验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公交车到站后,要打开前门和后门。驾驶员一方面要疏导乘客有序上车,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后面下车乘客的安全,所以很难监督乘客投的是什么币,最主要还是依赖乘客自觉。
  ■市民需从自我做起拒绝使用假币
  “目前城乡公交线路已经达到69条,线路总长1310公里。266辆公交车日均发班达到2467班次。”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么多公交班次都配备专人在车上进行检查根本不现实。
  该负责人表示,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体现着城市的发展和文明程度,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便捷与效率。记者了解到,为了防范假币和残币,市公交公司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市内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杨律师表示,明知是假币还进行使用属违法行为。1元钱虽小,但反映了一个人的诚信。杨律师说:“杜绝公交车假币,除了相关部门要严惩非法投假币行为外,乘客更需诚信做人,从我做起拒绝使用假币。”(记者 薛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