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网络“保护衣”,让个人信息不“裸奔”

来源:曾亚萍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11-03

“双十一购物节”的预售狂欢余热尚未褪去,手机短信轰炸仍在继续,曾几何时,每逢618、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促销,网民被集中推送促销活动俨然成为惯例。不免要让人调侃一句:个人信息都早已漏成了“筛子”,每个人在网上俨然已成穿新装的皇帝”,在互联网上不由地被迫“裸奔”。

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极具危害性。近年来个人信息在网上泄露数呈现“指数级”增长,每年泄露的信息数据有数十亿条之多。被信息采集“精准营销”轰炸骚扰尚属于“青铜”段位,高段位非法信息采集用途还有被大数据杀熟、冒名办卡透支网贷、冒充公检法要求转账、账户资金被非法转移等等,正所谓“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给群众利益带来严重损失。

由于网络窃取个人信息手段复杂且隐蔽,往往又带来执法难、追偿难,个人信息保护难度较大。个人信息泄露源头多、涉及面广,有无良公司非法买卖,个人无意中点击来源不明链接、下载APP、连接不安全公共无线网络,以及非法分子利用系统或网站漏洞窃取保存在服务器上的个人信息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个人信息的无意识透明无异于个人资产的无端流失。

个人信息不仅关乎个人的私事,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家对侵害用户信息安全行为“零容忍”,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同时,在快递领域大力推广虚拟安全号码应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以及开展净网护网打非、打击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得到明显遏制。

个人信息保护,用户在享受网络发展便利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好个人的隐私信息,做好自己手机终端的最后一道“守门人”。要时刻关注好信息泄露相关新闻,做到“知己知彼”,任尔“三十六计”都能“火眼金睛”识破“隐身衣”。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比如下载正规杀毒软件、及时安装漏洞补丁等,及时修改各大应用平台的密码信息。此外,要安装正规APP,不去点击来源不明网站、下载不明APP,不随意参加小调查、小接力、免费抽奖、街头问卷、网络“刷单”等,不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公布个人敏感信息,时刻绷紧安全弦,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拧紧个人信息“安全阀门”,不做“信息透明人”。个人信息保护任重道远,是一场持久战,丝毫不能松懈。网上冲浪须得穿好保护衣,不让个人信息“裸奔”,共同答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时代问卷。(曾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