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可尝鲜“老来青”新米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网络 时间:2017-09-19
  日前,在浮桥镇的一片稻田里,水稻看起来仍然郁郁葱葱,但稻谷已成熟,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都垂下了“头”。此时,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开足马力收割水稻,随着机声隆隆,一排排水稻齐刷刷倒下,一边收割一边完成脱粒。抓上一把新收上来的稻谷,还能闻一股淡淡的谷香……
  眼下,全市绝大部分水稻刚刚进入灌浆扬花期,为何浮桥这片50亩的水稻已进入收割期?在现场的浮桥农业合作联社工作人员徐建明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专门从上海引进过来的“老来青”稻种。正如它的名字,虽说水稻秸秆还是青的,但稻谷已经成熟。
  “‘老来青’可是个老品种,我市从6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我们现在引进的这个品种是上海科研机构刚刚从其原种上改良而来的。”62岁的老徐告诉记者,在太仓,年纪大点的人都知道,这个品种稻谷加工出来大米非常香。在上世际50年代,“老来青”大米大部分是用来出口的,广受外国人受欢迎。
  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松江县水稻栽培专家陈永康选育出“老来青”水稻良种,由于其产量高、米质好、口味佳、香气浓,备受国内外关注。《江苏省志·农业志》大事年表明确记载:“1956年11月27日,全省(注:那时松江还隶属江苏管辖)水稻丰产模范、松江县联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陈永康培育的“老来青”晚粳良种标本120箱,运往苏联、印度、缅甸、日本等15个国家展览……”
  作为早熟优质香型水稻,“老来青”在蒸煮、食用时都会散发出特别的香味。目前,太仓主要的水稻品种成熟期都比较晚,稻谷成熟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而“老来青”可在9月5日至10日成熟,弥补了市场上每年9月至10月新米缺乏的空档期。浮桥农业合作联社负责人陆建革告诉记者,他们今年一共试种50亩“老来青”,4月底育秧,5月初开始插入大田。与一般的水稻品种相比,新“老来青”品种比一般水稻提早50天左右收割。虽说今年是他们第一次试种,但水稻长势不错,预计亩产可以达到800~900斤。目前,这批水稻已收割完毕,已送到水稻生产服务中心进行烘干,再过几天就能加工成新米,预计本月底新米即可上市。
  “卖稻谷肯定不如卖大米。按往年的粮食价格,1斤稻谷最多卖1.5元,即便加上价格补贴,也没有太大的效益,而1斤品牌大米的价格则动辄8~10元。”陆建革笑着对记者说,将稻谷加工成具有品牌的浮桥大米对外销售,将大大提升“老来青”的附加值。太仓很多村都有自己的大米品牌,品种也基本差不多,要想自己种植的大米卖得好,价格卖得高,关键得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市民都喜欢吃新大米,不过新米上市一般要在国庆以后,所以“老来青”新米无疑抢占了市场先机。据介绍,今年,他们之所以决定与上海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改良后的“老来青”品种进行试种,就是为了使自己种植的优质大米在本地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同时,该合作联社还与相关村合作种植了150多亩南粳46号、苏香粳优质稻米,逐步培育自己的特色大米品牌,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记者 李华 文 /图)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