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显匠心 绘就善治新图景 ——“非凡三十年·六个维度看太仓”系列报道之“精度篇”
太仓,一座精致善治之城。
精雕细琢,以小见大,下足功夫“绣出”城市“靓丽容颜”;精微网格,将资源沉到底,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民情民意上通下达,共建共治,基层活力不断迸发……点滴变化背后,蕴藏着太仓精细化治理“绣花功夫”。
30年来,太仓把精致文章越做越深,逐渐形成“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和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精细化管理现代田园城
去年,太仓首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在中心广场亮相。在这里,随便找个地方都可以席地而坐。如今,这样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太仓共有6处。
白天,在城市客厅坐坐;晚上,到新浏河风光带欣赏旖旎夜景。城区一幢幢大楼在彩灯映衬下,美不胜收……“城市增靓”工程通过对太仓主城区景观照明进行提升改造,打造了城市亮化精品,营造了流光溢彩的夜色氛围。
致力让城市“门面”美丽干净的同时,太仓同样精耕细作,让街巷“里子”整洁明亮。
殷菊芳一家住在钱家祠弄的人民二村,这一老城区中心地段环境曾不尽如人意。“2006年春节,我们搬到这个小区居住。小区出门几十米就到人民路了,但连接小区和人民路的钱家祠弄很破旧,跟主城区‘地位’格格不入。”2018年至2020年,市城管局在主城区开展背街小巷提档升级工程,30条背街小巷及地块旧貌换新颜。如今的钱家祠弄看上去简洁、优雅,店招店牌精致、美观,统一中富有变化。
撤县建市30年来,太仓城市迅速“生长”,城市管理也水涨船高。2009年太仓上线数字城管;2011年启动户外广告集中整治行动,打造城市“靓丽容颜”;2016年以来全力推进“厕所革命”,让旱厕、通槽公厕成为历史;2019年上线共享停车项目,如今共享停车点位“扩容”至44个、共享停车泊位2000多个,缓解了老小区、商业区停车难的问题……三十年风雨,三十年征程,三十年开拓,城市面貌的变化是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的有力见证。
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我们评说一座城市是否宜居时,平安是其最重要的一项品质。
2003年以来,在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市各类刑事案件数量不断下降,被公安部称为打破“外来人口增多,发案增长”惯例的太仓现象。幸福安宁的背后,凸显的是一个地区的发展理念和治理能力。
多年来,我市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期待,整体推进平安建设工作,托起群众稳稳的安全感。太仓平安建设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连冠”,成为全省首家荣获“长安杯”殊荣的县级市,群众安全感持续领跑全省。
随着平安之基越夯越实,我市与时俱进创新完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方式方法,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下移,走出了一条符合太仓特色的善治之路。
太仓加强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工程,打造了示范全国的公共法律服务“太仓模式”,用法治打造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向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2017年,太仓开始了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
“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社会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一张网联动各方力量,填补了以往管理中出现的‘真空’和‘盲区’,推动社会问题快速解决。”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副主任朱俊告诉记者。
具体实践中,太仓将全市划分为592个基础网格,明确网格职责规范,建立综合指挥平台,配备“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楼栋长”的“双专一长”网格巡查队伍,形成以“广覆盖、全要素、高智能、大联动”为特点的“多网融合、一网治理”工作机制。在扁平指令、精确主导、动态跟踪、系统考评的信息化指挥体系下,95%以上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破解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窘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治理观念理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完善、布局格局的重构和方法手段的创新。
以基层自治增进群众福祉
创新社会治理、开展基层自治,太仓创造出多种成功模式。
作为“政社互动”的发源地,早在2008年,我市就在全国率先启动“政社互动”探索实践,开创了政府善治、社会共治、群众自治的新路子,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被誉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行政改革的第二次革命”。
在基层治理中,沙溪镇中荷村把全村分为4块区域,每块区域设置1家“中心户”,由村委班子成员担任,4家“骨干户”由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党员模范等担任。从“中心户”到“骨干户”,再到每一个村民,实现了民情民意的上通下达。一张桌子、几杯清茶、各抒己见,村民的事情由村民商量着办。
璜泾镇永乐村建立了我市首个农民自建房小区业委会。“永乐花苑是一个建成10多年的村民自建小区,绿化遮挡严重、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凸显。”永乐村党委书记朱雪琴告诉记者,小区业委会通过定期商议、协商解决快速回应居民的期盼,让居民真正挑起小区治理的担子,更深层次践行基层自治新理念。“相比过去大小事务村委托底,有了业委会的前期工作,村委会更多担任的是实施的角色。”
十多年来,我市“政社互动”经历了几个阶段:倡导清单式管理,将更多权力下放给基层;推进主导式治理,完善多元参与机制;聚焦能动式善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今,太仓已开启“政社互动”4.0版本,以“融合式共治”构建幸福生活共同体,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通过融合治理主体、融通治理机制、融聚治理资源、融汇治理方式,引领提升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水平。(记者 阚亚方 刘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