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杨的“腿”,数十位党员接力守诺—— 一场长达50年的责任“长跑”
清晨5时30分,璜泾镇新华村青年党员沈佳搀扶着93岁的老杨坐上汽车,奔赴上海。他们要趁着上海高架限行前到达上海假肢厂,这样老杨的假肢能在当天修复完成。来往上海的这条路,老杨已经走了50多年,前后十多位该村党员陪着他完成假肢的修复、更新。一路走来,他们成了老杨的“腿”。“也不知道小沈是第几任了。”老杨笑称自己老糊涂了,但依旧精神矍铄。
55年前,老杨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腿。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老杨失去了劳动能力,而家中还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当时,我在上海治疗,单位承担了所有医药费,并按照当时同等劳动力给我发放补助。”老杨告诉记者,这样他们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因为制作、维护假肢需要经常前往上海,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畅,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1986年开始接手此事的党员侯剑平告诉记者,起初,当时的村党委书记担下了此事,陪着行动不便的老杨坐长途汽车前往上海,倒膜制作,最少要来回3次。后来,“陪老杨去上海假肢厂”成了村里新老党员之间一种不用言说的默契。当老党员卸任,村里的年轻党员自然而然成为下一任“负责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民兵营长……都曾成为老杨的“腿脚”,来往于新华村和上海假肢厂。
50多年来,老杨的假肢每年都需要修复或更换,新华村的党员从未缺席,风雨无阻。“我记得第一次陪老杨去上海,要走到镇上,再搭长途汽车,到了上海再问路。”侯剑平当时刚到村里任民兵营长,就了解了老杨的情况。他记得上一任“陪伴者”和他说过,老杨行动不便、家里也困难,要多关心。而这一次“接力”,就持续了30多年。侯剑平告诉记者,有时候假肢只需要修理,他便让老杨不要费力亲自前往,自己背着假肢去上海。每次修理,都是4条假肢一起,加起来数十斤重。
如今,责任的“接力棒”交到了“80后”党员沈佳的手里。“老杨年纪越来越大,我们更要站好这班‘岗’。”沈佳说,老杨很少提什么要求,所以能帮的话一定给予帮助。“一旦承诺,就要坚持到底。这是责任。”侯剑平这样解释道。“我们年轻党员不会让老一辈失望。”沈佳如是说。
因为假肢一直得到良好的维护,老杨如今依旧能从房间走到院子晒晒太阳,而不是长期躺卧在床上。“这么多年,父亲更换假肢的事情从不用我们操心。”老杨的儿子感激地说,无论是哪一位村干部,都能帮父亲妥帖地处理好。他们是很多人,但又仿佛是一个人,做着同样的事。
50多年的责任“长跑”,是党员对群众的责任和承诺,是把百姓的急事难事真正装进了心里。一代代党员的接力坚守,改变了老杨的生活。(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