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竹匾见证“戴隆盛”辉煌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网络
时间:2017-09-05



今年56岁的戴建国,在沙溪东市街上开了一家名叫“戴隆盛”的茶馆,茶馆从北侧的老街一直延伸到七浦塘河岸,进深有25米多,共4进,每一进都装饰着“琴、棋、书、画”等物,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摆放有序,在所有的装饰中最为显眼,彰显出主人的追求与喜好。
说到这只老竹匾,老戴话就特别地多了起来。“我家祖上是开茶馆的,应该在清中晚期,算算时间有300多年了,那时,戴隆盛茶号不但在沙溪老街上有名气,方圆18里的四邻八乡到沙溪来赶集,都会到茶馆喝上一壶,问街上的老人都会说到当年戴隆盛的名气是很大的。”茶馆虽然在解放初期关了,可至今还有一些老物,可以见证当时茶馆的兴旺,如升箩、匾、茶叶缸、茶叶箱、木板凳等,上面都印有或刻有“戴览辉堂”等字样,还有一块长1米许、烫金的店牌,可惜在10多年前遗失了。如今,这只竹匾是最典型的祖辈遗物,匾直径50厘米,厚度才2厘米多一点,匾底正面编织着“隆盛茶号”4个字,字虽有点模糊,但还是可以辨认出来,匾底反面的护竹已脱落,编织竹匾用的是篾竹,做工十分细巧,经过长时间岁月历练的竹匾,整体呈现出暗红的光泽,也就是收藏者所说的“包浆”。“喝茶的人很讲究茶具的包浆,茶具中的包浆主要集中在紫砂类和竹器类之中,一般人都认为紫砂类包浆效果最好。其实,茶具中的竹器类,在经过长期使用及养护之后,外观会愈发透亮,颜色会愈发润泽,只是竹器不易保存,所以大家都不是很重视。你看,这只竹匾红里发暗,暗里发红,透出一股股深沉的光泽,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洗涤’,是不可能有如此润色的。”如今老戴家的这只匾,作为一件家传的器物一直被保存着。
老戴的母亲张佩琳,今年87岁了,她说:“这只匾是我亲公辈上就有的,应该有150年了吧!主要是茶馆里晒茶叶用的,有时过年蒸糕也会派上用场,以前把这只匾一直放在柜子顶上,直到老街7年前重新修缮开街,才想起家中还有这只编织有字的老匾。”去年,老戴花了20多万元重新开起了茶馆,馆名还是“戴隆盛”,茶馆成为了上海、苏州及本地市民生日、学生聚会、朋友相聚的场所。97岁的中国笛王陆春林,今年先后两次专程来到“戴隆盛”,与当地的音乐爱好者一起切磋技艺,在老街上一时传为美谈。(记者 姚建平 文/图)
Taicang News
新闻中心
更多- 汪香元专题调研美妆港湾建设工作 打造全省美妆产业新高地
-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融共进?太仓在全省创新实践 首笔生态补偿付款保函生效
- 拓展就业场景做好关爱服务 努力让广大残疾人更加有感 苏州市领导走访调研残疾人工作
-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Speci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