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兴:25年耕耘在田野
高标准农田里,小麦已经成熟、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最近两天,我市夏收夏种工作全面铺开,这也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瑞兴最为忙碌的时候,连日来,他不是带着农业技术人员到各地了解人员安排、农机组织等夏收工作进展情况,就是到各工厂化育秧基地了解夏种准备情况。
“作为一名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人员,田间地头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主阵地。”冯瑞兴说。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奔在一线,即便2008年开始分管部分工作,他也离不开这片希望的田野。
“烘干设备前段时间都检修过了吧?夏收期间,是烘干设施使用的高峰期,可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日前,记者见到冯瑞兴时,他正在一家烘干基地检查。
产地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从2015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展开粮食烘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在冯瑞兴的努力推动下,我市近年来在全面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的同时,大力支持农机服务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划建设集中育秧,农机具存放以及农产品产地储藏、烘干等设施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截至目前,全市投入资金1亿余元,建成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5个,拥有烘干机械352台(套),日烘干能力达4464吨;工厂化育秧设施面积18.5万平方米,服务土地面积近15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与此同时,冯瑞兴带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创新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始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实践。作为全国唯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县级市,近年来,我市依托项目实施,以农业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及养殖业污染减排等主要工程,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打造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太仓模式”。
这是冯瑞兴坚守农业工作一线,带领团队锐意创新、尽心竭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多年来,他凭着一腔热血、务实求真的精神,潜心指导基层开展农业现代化转型,为实践乡村振兴提供指导意见和技术方案。他也多次在全省各类会议上交流我市现代农业工作经验。此外,他还指导建设1万亩太仓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探索蔬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形成农牧、农渔、粮蔬、水稻食用菌等多种生态循环模式……在他的努力下,我市多种农业技术模式得以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唯一“秸秆全量利用示范县”等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事农业工作25年来,冯瑞兴始终以朴实的情怀心系农业、献身农业、传承农业,积极引进推广优良蔬果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先后荣获全省设施园艺先进个人、苏州市现代农业建设重大贡献奖、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还获得太仓市、苏州市和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冯瑞兴说:“躬身在田间地头耕耘,是我们的天职!”(记者 李华)
新闻中心
更多-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 2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沙溪 总投资超13.8亿元
- 随着存量资产的焕新升级,新质生产力在浏河镇加速集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腾笼换鸟 激活智造新引擎
- 今年以来,沙溪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拼出“太仓速度”贡献“沙溪动能” 沙溪重点项目提速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