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泾大妈的别样养老生活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8-06-05
  挖掘才艺能手,热心服务长者,组成志愿团队开展“老老互助”——
  5月30日,家住璜泾、67岁的奚菊青没有顾上午休,联系了几位老姐妹,要去永乐村日间照料中心给老人表演文艺节目。奚菊青子女旅居海外,热衷文艺的她过得非常充实。“给别人表演,也是娱乐自己。”奚菊青笑着说。
  作为银龄互助服务团队的一员,奚菊青给璜泾各个日间照料站点义务演出已不止一次。之所以加入这个团队,奚菊青说,自己本是太仓养老服务体系受益者,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其他老人,能够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奚菊青的感受正是银龄互助服务团队建立的初衷。服务团队的发起者,太仓市源禾社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苏昕宇告诉记者,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中心有很多多才多艺又热心肠的老人。“我们便构思成立一支互助服务团队,发挥这些老人余热,开展‘老老互助’。”苏昕宇说,以老助老,优势在于老年人之间更容易沟通、理解,相互间共同话题也更多,真正让各种服务发挥作用。去年10月,源禾社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在调研基础上,确定在5个日间照料站点组建了5个十人左右的银龄互助服务团队。虽然队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但每个人活力四射,公益活动不甘人后。
  “团队成立后,我们还请了专门的老师对成员进行培训,他们不仅能够为老人提供文艺表演,还可以充当银龄教师,在各个站点教授其他老人编织、养花、书法、烹饪等才艺,让农村的老人们除了打麻将、看电视以外,拥有更丰富的晚年生活。”苏昕宇告诉记者。朱月琴老人年过70,也是互助团队成员,她擅长跳舞、编织,在她的带领下,很多老人也迷上了跳广场舞、织毛衣,如今她的小圈子越来越大。
  银龄互助服务团队除了给其他老人带来欢乐,他们更重要的一项服务内容是关怀慰藉。“特别是农村,不少老人独居家中,平日里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孤独,互助团队的成员能够将心比心,更容易打开老人心扉。”苏昕宇说。
  在新联村林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曾有位老人骑着电瓶车停在站点过道,透过窗户观看影音室播放的戏剧。站点服务员邀请老人到屋里看,但老人不说话便开车离去了。后来连续几天,老人依旧在过道看电视,不愿进屋。站点上的银龄互助服务团队成员了解此事后,主动与老人交流,才知老人妻子离世,女儿出嫁了,自己独居,一年前遭遇车祸,手术后落下了右腿残疾。白天老人没啥事,便依靠家里的轮椅坐上电瓶三轮车出门。虽然很想参与日间照料站的活动,但到了站点没办法下车,也不好意思请人帮忙。“这位老人的个案,反映出我们对于残疾老人的服务需求没有跟上。”苏昕宇告诉记者,源禾社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立即制定了站点便老服务能力提升计划,购置了站点专用的轮椅车,引进了免费租赁雨伞、拐杖、助听器等设备,设置了站点传呼设备,修缮了无障碍设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基本服务。
  记者了解到,未来源禾社会事务发展服务中心将发挥社会组织的枢纽功能,把团队带进养老机构、校园、企业等,发挥老人的余热,通过各个站点互动以及镇区互动,串接全市养老服务生态链,共同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记者  张 瑜)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