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之“路”

来源:娄江夜读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3-08-04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高中毕业后,我就工作了,至今30多年,正好见证了我们太仓逐步改革开放、走上发展快车道的历史。

经历的事不少,要具体说太仓的发展,真不知从何说起。不如,就从一条虽不起眼但却是我最熟悉不过的路——毛太路的变迁说起吧。

南北走向的毛太路,北起原来新毛乡的电站大队(现电站村),南至太仓县城的浏太公路(现郑和路)。

打小,我因爷爷家在县城,外公家在新毛乡下,而有了两边跑的理由。毛太路,连接着我的两个家,承载了我的回忆和成长经历,当然,它也见证着我们太仓的发展变迁,它本身也是一条“发展之路”。

毛太路最早是一条晴天扬尘、雨天泥泞的乡间土路。早年间,路的两边除了农田,全都是低矮的平房,还有一些是破败的茅草房。

我刚读初中时,毛太路还是条泥土路,但乡间慢慢开始有了变化。国家逐步探索改革之路,乡下先是包产到组,再包产到户,城里开始有了个体户。没几年,人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了,后来还冷不丁,开始出现了万元户,用现在的话说,那叫一个豪啊。毛太路边,先富起来的人家盖起了楼房。而毛太路本身也不知从哪天起,变成了石子路。

1993年,太仓撤县建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了快车道。市场活了,乡镇集体经济、个体经济都有了发展,外资也开始进入太仓。此时的毛太路,已经是硬化路面的水泥路了,路边的楼房不再是稀罕物。太仓改革开放的步伐也越迈越大,致富路上,不单有自行车、摩托车和农用拖拉机了,小轿车也开始奔驰在了毛太路上。

撤县建市后,太仓的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毛太路的大部分路段区域纳入了开发区。那时流行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毛太路应该是在那个阶段拓宽的,由原来单幅的水泥路变成了可以双向行车的水泥大路。

撤县建市至今,一晃30年,而我熟悉的毛太路,不再是原来的毛太路了。不经意中,它变成了一截两段、不便通行的“断头路”。因为开发区引进的位于广州西路的耐克公司横亘在了毛太路上,原来的毛太路就此变成了两截,而且临近城区的一段老毛太路,也更名成了柳园路。

老路的变化,老房子的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是,撤县建市30年间,毛太路边,农民变成市民住进了整洁的居民小区,太仓汽车客运站成为县级市中数一数二的公交枢纽站,还有高速公路的横跨飞架。开发区诸如舍弗勒、耐克等一大批欧美企业的引入,给我们太仓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太仓,也早已成为了闻名于世的“德企之乡”,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很多在太仓落户,近年来太仓始终位列全国百强县的前列,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幸福指数最高的县级市。

眼看着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崛起,满眼的繁花似锦,一条毛太路发展成了“断头路”,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作者:龚明 太仓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