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修复,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来源:张永怡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9-15

初秋的四川若尔盖大䓍原青中带黄。近日,新华社记者将镜头对准若尔盖县达扎寺镇多玛村废弃矿山治理点,在椰丝毯覆盖下的地表已经萌发出草芽,有望成为攻克生态修复难点、治愈草原“伤疤”的绿色希望。技术人员表示,预计通过3年时间让这里完全恢复自然植被。

生态修复是利国惠民的民心工程。生态环境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等一系列危害,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随着生态修复的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得以恢复和改善,绿水青山、鸟翔鱼跃重现。东营市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建立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经济效益;莱西市院上镇探索利用市场化机制修复矿山,盘活了闲置和低效的土地资源,发展高价值农副加工业,让废弃矿山变废为宝。实践证明,生态修复创造了更大的生态价值,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图景,“生态美”也能转化为“经济美”。

生态修复是重现绿水青山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通过景观设计手法恢复矿山自然和人文生态,以弘扬矿治文化打开旅游新思路,实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发展;上海马山世茂深坑酒店秉承“融于自然”的设计理念,让酒店与深坑相得益彰,极具特色。生态修复需要因地制宜,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抵御、适应和恢复能力,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修复是久久为功的坚持过程。要充分认识生态修复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贵州省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费20年,实施天保工程生态修复15.4万亩;塞罕坝机械林场治沙止漠花了将近60年,耗费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创造出人工修复的奇迹。生态修复不仅仅是种植草木那么简单,而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护和运行的完整生态系统。我国的生态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旧屡禁不止,制度体系不完善、社会参与度不高、技术创新和人才缺乏、项目维护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给生态修复带来挑战。

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会产生许多未知的“不良反应”,生态修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一环。如今,“修复”正逐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关键词。生态修复任重道远,要进一步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和过度开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通过不断科学地创新和发展生态修复手段,加快弥补生态破坏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持续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韧性,逐步恢复植被、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让我们的家园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张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