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有助餐点,居家可享护理服务,城厢镇—— 让“养老变享老”照进现实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4-10-14

  最美不过夕阳红。为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当前,城厢镇以“善美城厢 幸福家园”为目标,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镇域养老从“有”到“优”,从“养老”到“享老”的实践探索,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22个助餐点

  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城厢镇高龄、失能、独居老人逐渐增多,如何解决做饭不便带来的“吃饭难”?城厢镇以老年助餐服务为突破口,为老年人送上“暖心饭”。

  中午11时不到,位于府东社区道路一侧的城厢镇社区食堂开始忙碌起来。“今天中午有面筋塞肉、红烧鸡翅、肉末粉丝、西葫芦炒蛋、芹菜豆干……”社区食堂工作人员魏春花一边介绍菜品,一边引导老人们打饭。

  现年74岁的凌光是这家社区食堂的常客,从自家小区步行到社区食堂只需几分钟。在她看来,社区食堂很好地解决了老人做饭的难题,“因为有补贴,只花12元就能吃到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汤,物美价廉。”与凌光感受相同的还有90岁的黄建明。家住娄东新村的黄建明每天只花6元就可享受到一顿美味套餐,并且有工作人员送餐上门。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黄建明感到“把温暖送到了心坎中”。

  府东社区位于我市老城区中心,60周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100人,占比高达26%,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食堂投入运营后,日均供餐覆盖120人次。

  城厢镇东林村也是全市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区域之一,东林村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是我市最早成立的一批服务老年人的日间照料中心。午饭时间,该助餐点提供了红烧肉圆、燠蛋、洋葱土豆等菜品,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吃得好”“价格实惠”是老人们对助餐点的评价。

  目前,城厢镇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超2.3万人。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舌尖上的幸福”,城厢镇已建成助餐点22个。

  护理服务完善

  让养老变“享老”

  近年来,城厢镇持续丰富养老服务模式,着力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以及多主体。

  陆建珍是苏州普康智慧养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护理员。今年以来,陆建珍风雨无阻地前往因患病导致双眼接近失明的戈伯伯家中,每天花上两小时,帮老人买菜做饭、洗晒衣物被褥、打扫卫生等。在城厢镇,像戈伯伯这样身体不便的居民,每月可享受政府补贴的48小时护理服务。

  目前,城厢镇积极调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从家庭日常照料护理,到上门助浴,再到开展陪医诊疗等,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城厢镇现已实现80周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位于金仓湖边的太仓颐诚护理院是城厢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一家医养融合型护理院,颐诚护理院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智慧化的照护服务。同时,院内还打造了果蔬园、五感小院、记忆家园等特色功能区,让老年人尽享“田园式”养老。

  现年93岁的招苡贞精神矍铄、谈吐清晰,其退休前是一位小学教师。在颐诚护理院,她感受到了“家的氛围”。“每星期练习一次非洲鼓,闲暇时织织袜子,身体不舒服时还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照护,住得安心。”招苡贞说。

  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城厢镇还着力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府东社区组建了悦龄俱乐部,通过大家聊聊议议、社区抓落地的机制,更好地倾听老年人的声音。今年以来,悦龄俱乐部共提出关于小区停车位、老年人服务设施提升等意见建议58条,社区已累计完成落实45条。

  今后,城厢镇将进一步聚焦镇域养老现代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助推机构养老多元发展,提升全镇老年人的养老幸福感。(记者 肖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