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航天人张卫东: 拥抱星辰 逐梦九天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4-25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3年前的这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宇宙第一次听见中国声音。半个世纪以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空间站,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在“群星闪耀”的中国航天人中,有一颗来自太仓的“星星”,已为航天事业默默奉献了四十余载。他,名叫张卫东,是长征六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总指挥。

  ■“要勤于动脑,要百折不挠”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张卫东,上世纪60年代便跟随父辈来到太仓定居,小学开始就读于太仓,高中毕业于当时的太仓县中学。1975年,张卫东作为知青插队于太仓县长江林场。

  “现在回头看童年、少年再到青年时期在太仓的那段成长历程,对我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张卫东说,在成长中,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一是勤于动脑,二是百折不挠。

  “学生时代,我和周围的小伙伴都爱下象棋,大人们也会鼓励我们多动脑,多去探索世界的未知奥秘。到了长江林场以后,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成人的角色转变,也通过那两年的锻炼,树立了面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坚定信心和必胜决心。”张卫东表示。

  聆听着林间飞鸟振翅的声音,目光越过宽阔的长江,张卫东的梦想,是探索更大的世界。

  1977年,张卫东以优异成绩被北京航空学院(即如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1982年大学毕业后,张卫东被分配到航天部,扎根火箭研究领域,从主管师、副主任师、主任师、副总师、总师一路走来,先后担任我国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五号副总师,长征六号总师、总指挥,长征六号甲总师。他带领团队,主持研制了我国首个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主持研制了我国首款固液捆绑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

  ■“再难的题目也一定是有解的”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乃至亚洲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完美首飞的背后,是张卫东和他带领的团队七年攻关的漫漫长路。

  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飞前,我国已有近20年没有研制过新型的火箭,长征六号可以说肩负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拓路者的重任,影响重大。2009年初,张卫东毅然领命,带领着一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到新型号火箭的研制中。

  当时的张卫东,虽然已在火箭领域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但作为一个新型号的总师总指挥,带领大家从图纸方案开始研制一枚全新的运载火箭,还是第一次。

  “在漫长的攻坚过程中,会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张卫东说,彻夜难眠时,自己会沉下心来查阅资料,默默思考如何翻越面前一座座技术难关的大山。“长征六号对标世界一流,一共整理出以12项重大关键技术为代表的90项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其中许多技术在世界上都没有成功应用的案例。任何一项技术,如果攻破不了,那整个方案就成立不了。所以我们没有退路,失败不起,必须向前走。”

  张卫东是乐观而坚韧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难的题目也一定是有解的。”他总是对团队成员们这样说,并一步步带领大家抽丝剥茧、理出头绪、向前推进。当长征六号托举着20颗微小卫星直刺云霄时,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就此拉开。张卫东和团队多年的付出,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希望有更多学生对航空航天产生兴趣”

  这些年,张卫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回家乡太仓探亲。看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满怀欣喜;对太仓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他更是充满期待。

  近年来,太仓把握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天时”,依托紧邻国内航空航天产业主阵地上海的“地利”,借力“校地企”全面合作的“人和”,已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配套企业100多家,持续擦亮“做航空、到太仓”的产业名片。

  太仓航空航天产业要如何“飞”得更高更稳?张卫东认为,首先要从顶层规划上下功夫,针对目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面临的瓶颈与挑战,进行相关产业布局,并邀请国际国内顶尖技术团队来太发展,“还要从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航空航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关键还在青年之力。去年,张卫东受邀到母校太仓市第一中学开展主题讲座,带着年轻的学生们一起探寻中国航天背后的故事。“年轻人是我们的未来,我希望有更多学生对航空航天产生兴趣,筑航天梦、圆中国梦。”张卫东说。(记者 徐静/文 计海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