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网络普法宣传优秀案例展示——“网格普法+互动体验”推动精神卫生普法
一、案例综述
(一)背景概述
苏州市广济医院始建于1923年,是苏州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入选首批江苏省精神区域医疗中心,作为重点单位参与推进了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苏州的试点工作。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立法工作,在人大、公安、卫生等条线协作努力,及苏州市广济医院的参与下,《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成功落地并施行。

《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有奖问答
(二)想法创意
为做好精神卫生法律的宣贯工作,医院通过举办培训班,承办技能竞赛,开展义诊和直播,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等打造“依法护航心灵”特色IP,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合力共建,推动精神卫生法律有效普及,提升全民法律和心理健康素养。
二、具体做法
(一)举措
1.“云端+线下”打造护航心灵品牌
医院重视精神卫生法律的宣贯工作,重点把握“精神卫生日”“孤独症日”等节点,一方面通过官媒活动直播、视频号、官网公众号文章等形式普及精神卫生法律和心理健康知识,以有奖问答形式增加公众参与,以“一文(图)读懂”呈现法律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免费义诊咨询,发放法律宣传折页及精神心理漫画,开展“小小心理医生”职业体验活动,打造“依法护航心灵”的特色IP,报名的小朋友身穿白大褂,在家长的陪伴下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当起了“小小医生”。医院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的相关工作经验案例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
2.开办基层人员培训推进“网格化普法”
医院2023年4月、2024年6月开展两次“苏州市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培训班暨《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宣贯活动”,全市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人员广泛参与。2024年11月,苏州市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启动,线下+线上相结合,针对精神卫生法律、心理学理论等进行系统讲解,培养熟知精神卫生法律的心理健康服务复合型人才,促进全社会网格化普法。
3.承办技能竞赛提升基层法律素养
医院成功承办“2024年苏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业务技能竞赛”,来自苏州10个区县(市)的精防工作者同台竞技。理论测试部分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江苏省精神卫生条例》《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等法律,帮助全市精防人员提升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实现社区网格化普法助力。
(二)经验
一是搭建“云端+线下”双轨普法平台。依托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结合线下义诊、法律竞赛等场景嵌入普法内容,实现普法形式立体化。二是强化“专业+跨界”协同机制。联合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共同举办培训班,将精神卫生相关法律融入线上线下课程和竞赛,形成“法律科普+技能培训”融合模式。三是创新“互动式+体验式”普法载体。开展“小小心理医生”体验活动,青少年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健康法律知识,家长同步了解精神卫生法。
(三)成效

苏州市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启动
一是普法覆盖面大幅拓宽。线上普法推动精神卫生等法规知晓率提升。二是服务效能持续增强。通过培训班和竞赛将宣传贯彻精神卫生法与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有机融合,努力做到“双结合、同落实”,基层人员近700人通过培训形成“专业队伍+普法志愿者”协同网络。三是社会参与度显著提高。“小小心理医生”等特色活动吸引众多家庭参与,推动精神卫生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三、思考启示
(一)专业法律需“破圈”传播
精神卫生法律专业性强、公众认知模糊,涉及医学与法学双重专业壁垒,传统普法易陷入“单向说教”。通过漫画、案例将抽象条款转化为可感知的个体故事,直观呈现法律适用问题,易引发公众主动关注,有效消解社会误解。
(二)精准普法需“靶向供给”
公众对法律中的监护责任等条款了解甚少,对精神心理疾病仍有较强病耻感。未来可以尝试收集群体需求,定向推送“法律工具包”,如《精神卫生法律指南》。
(三)长效机制需“闭环设计”
从基层人员普法技能培训着手,形成基层人员知晓,带动全民了解的法律传播效果,再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进行精神卫生法律条文解读,覆盖更广泛人群,未来可回访了解市民法律盲区,形成“宣传-实践-改进”动态循环。
新闻中心
更多- 我市公交紧跟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变化,优化调整上百条次线路,提档升级多座智能站台 “智慧”公交 出行更懂你
- 强健“2+2”产业筋骨,以汽配产业为核心,高端装备、半导体等产业为支撑,全力提升产业能级 锚定发展新坐标 书写双凤新答卷
- 向“新”跨越,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重点布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数字经济引领璜泾创新发展
- 对接优质资源 促进务实合作 徐华东带队在北京招商考察
- 2025太仓(北京)产业合作推介会举行 加仓长三角 就在金太仓
- 企业抢出海 外贸多元化
- 苏州太仓·西安周至2025年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举行 打造新时代苏陕协作样板
- 今年我市共排定重点项目195个,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超序时进度 项目建设“拉满弓” 有效投资“后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