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满怀 谱写太仓发展新篇章 ——太仓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暨德企发展30年大会侧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3-29

  三十年赓续前行,久久为功。

  三十年驰而不息,成果斐然。

  昨日,五湖四海的嘉宾朋友、生于斯长于斯的杰出乡贤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太仓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一起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在太仓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娄江潮涌,奔腾向前,见证太仓由“江南小城”向“经济强市”“创新之城”的历史巨变。

  实干拼出实力之城

  重温峥嵘岁月

  三十年追梦,三十年奋斗,太仓经济实力加速跃升、产业层级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如今,14万家市场主体在太仓蓬勃发展,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太仓,三大主导产业和三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建总仓、到太仓”“做航空、到太仓”等产业名片持续擦亮,一批“大院大所”高效运营。2022年,太仓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产值分别是1993年的30倍、70倍和17倍,综合实力连续18年处于全国百强县前十。

  太仓市政协原主席张祖勤,是太仓撤县建市的亲历者、见证者之一。“1993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30年前的今天,太仓市成立大会召开。”张祖勤回忆说,撤县建市以后,太仓工业发展的基础更扎实,审批权限进一步放大,对外招商的条件具备了,经济总量三年就实现了翻番。

  这三十年,是太仓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更具发展活力“德企之乡”的三十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太仓探索实践了“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等20多项全国“第一”和“唯一”,集聚了十分之一的在华制造业德企,引入了德国知名“双元制”教育机构AHK学院,罗腾堡风情街等德式生活场景愈加浓郁,德国“太仓日”、太仓啤酒节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成就了“中国德企之乡”的广泛赞誉。

  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前驻德大使史明德目睹了太仓对德合作的发展。他说:“太仓一开始就把对外合作的重点放在德国,三十年来始终不忘初心,才取得了今天对德合作的成就。可以说,太仓在对德合作方面,在我国各个城市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模范作用。”在史明德看来,太仓对德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紧紧抓住了德国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数量的96%,其中有不少是“隐形冠军”企业。通过加强与德国中小企业的合作,目前已有近480家德企落户太仓,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层级的对德合作格局。

  这三十年,也是太仓城乡建设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提升的三十年。一代代太仓人坚守田园生态的城市基底,用初心描绘普惠善治的幸福之城,用拼搏勾勒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以创新为鲜明标识的科教新城全面建成,面向未来的娄江新城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治理更加和谐,太仓常年稳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

  生于太仓、长于太仓的陆渡街道洙泾村党委副书记孙宵,见证了太仓三十年来的发展变迁。“三十年前,我还是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那一年,我参加了太仓市撤县建市大会的鲜花队。当时年龄小,还不懂撤县建市的深远意义。”孙宵说,他们这一代人,与太仓共同成长,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这种幸福体现在衣食住行上,体现在每个人的脸上。她表示,会继续用努力和奋斗,迎接一个更加幸福的太仓。

  永葆进取奋斗之姿

  共筑追梦之路

  三十年华丽蝶变,底气从何而来?

  三十年百舸争流,奋楫勇进者先。

  三十年来,太仓一直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以战略布局构建开放新局、以创新势能提升发展动能、以国际标准打造城市标杆,探索进取的精神、兼容并蓄的特质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串足迹上。

  “山与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一句古老的德意志谚语,生动诠释了太仓对德合作的双向奔赴。“26年前,我第一次听说太仓这个地名。越来越多的德企落户太仓,除了太仓的开发区空间广阔之外,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不遗余力,终年为德企投资提供便利。”在大会现场致辞上,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贺德满盛赞太仓的营商环境。他说,太仓政府与企业交流密切,围绕企业的政策全部以人为本,祝愿太仓迎来下一个辉煌的三十年。

  服务无止境,发展有保障。从撤县建市之初的“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企业”、建设“服务型政府”,从庄严承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到现在打造“线上线下”“全程全面”“极速极优”服务,三十年来,太仓始终把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加速机遇转化的“制胜法宝”,积极深化“放管服”、擦亮“太舒心”,让海内外客商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在全国率先推出“双信地”出让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了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同步制作发放使用服务体系、启用太仓市企业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太仓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全市上下拿出冲刺状态,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大会现场,为太仓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十大突出贡献企业”“十大杰出德国友人”颁发奖项。太仓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团结拼搏和众志成城,离不开海内外乡贤和友人的倾情关注与大力支持,共筑“追梦之路”,共建美好太仓。三十年来,太仓人民始终保持勇立潮头的奋进姿态,闯出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太仓企业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引领太仓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和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太仓虽然面积体量不大,却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十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说起太仓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施剑林侃侃而谈。他说,他出生于太仓农村,这些年来,农村建起了一座座厂房,由传统的农业向科技领域不断拓展。他感受到太仓及周边地区都在铆足劲发展经济,相信只要充分发挥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和对德合作特色,太仓的发展就会更上一层楼。

  展望美好未来

  精心描绘太仓图景

  三十年风华正茂,满目春风。

  三十年昂首阔步,朝气蓬勃。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太仓将立足“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建设路径和发展内涵,勇担时代重任、不负历史荣光,先行先试、敢为善为,坚决扛起“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以拼出“太仓速度”、全力振翅高飞的过硬成效,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太仓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三十年矢志前行,项目始终是太仓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引领跨越的“最强动力源”;三十年砥砺奋进,产业始终是太仓发展的“强支撑”、更是面向未来的“重要增长极”。接下来,我市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盘”,壮大“3+3”产业创新集群规模,更大力度提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质效,更快节奏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3个特色产业集群。在大会活动现场,45个单体投资超10亿元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所有项目总投资671.38亿元。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绿色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半导体设备和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领域,为全市产业能级提升注入强劲的项目动能。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宏大目标,进一步繁荣太仓经济,我们需要新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为此保驾护航,而太仓将注定成为能源转型中的一盏明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向家乡人民发来的“云祝福”视频中高度看好太仓的产业发展前景,并叮嘱进一步做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将是太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太仓也将进一步丰富提升新时代“三篇文章”发展内涵,全力打造国家级对德合作平台。“随着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结构提质升级,太仓在今后的对德合作方面,也要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要多在面向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功夫,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加强对德合作。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强高质量人才的教育,培养出更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史明德说,希望太仓在对德合作方面能够更上一层楼,对德合作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宽。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太仓新实践的新征程上,当前的太仓拥有无穷机遇,未来的太仓具备无限可能。让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速实现“两个高于”、拼出更大突破跨越,全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努力建设更强竞争力、更具支撑力的新时代“金太仓”!(记者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