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太仓特色农产品留种

来源:记者 张立 责编:陈益 时间:2021-04-14

  以前太仓的农民,会在自留地或宅前屋后种瓜、菜、葱、蒜和芦粟等,对于一些好吃的品种,会留下种子,等来年再种。如今,市场上农产品丰富了,农户宅前屋后种的瓜菜也少了,大家很少再留种。但在城厢镇东林村,有个太仓市地方种质资源基地,正在“悄悄”为太仓的农产品留种。

  这个种质资源基地由市农业农村局建设,位于东林合作农场的西北角上。基地上的耕地被水泥田埂分成了一个个小块,每块面积约有六七十平方米,里面种着葱、草头、蚕豆和其他菜,每块地前都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这种农产品的品种、播种期、定植期、采收期和特点等。记者发现,光青菜类就种有青菜、黑塌菜、苏州青青菜、五月慢青菜等很多品种,只是现在这些菜都开了花。草头在这里也有本地草头和大叶草头两种。这两种草头都有标注的牌子,只是本地草头的特点多了“叶小”。

  基地里的蚕豆有3种:大蚕豆、毛板青蚕豆(沙溪)、毛板青蚕豆(新毛),后两种的标牌特点栏里注明了“地方特色品种”。记者了解到,毛板青蚕豆是太仓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是蚕豆中的上好品种,以往上海老城隍庙五香豆即以毛板青为原料,主要产于新毛及周边区域,包括与新毛相邻的沙溪,毛板青中的“毛”指的就是新毛。基地技术人员何工告诉记者,在基地上,新毛的毛板青蚕豆和沙溪的毛板青蚕豆有什么区别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把它们的种子都留下来,让地方种质资源更丰富。

  每到夏秋时节,太仓人都爱吃芦粟,在一张基地种植图中,记者看到这里去年种的芦粟品种也有几种,十月芦粟、璜泾芦粟、浮桥芦粟、黄皮芦粟等。何工介绍,种这些芦粟也不是为了分清哪种更好吃,同样是为了把这些种子都留下来。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范围。

  何工介绍说,种质资源越来越受重视,在太仓,像瓜、菜、豆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种都不会大面积种植,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民在宅前屋后种植的农产品越来越少,很多都有消亡的可能。他自己也是太仓人,收集种子时,有的农产品连听都没听说过。建设这个基地就是为了保护地方种质资源,基地从去年开始投入使用,去年已经收了60多种种子,种子经过处理后,再真空包装,最后低温处理,这样至少可以保证5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会坏,保存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再种一次再收种子,确保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不会消失、灭绝。(记者 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