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立体化太仓高光“亮相” 我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系列报道引发共鸣
在太仓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之际,新华社、中国日报、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等中央、省、苏州市级媒体将镜头对准太仓,通过全媒体视角、多样态国际传播,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一个“三十而立 风华正茂”的太仓。
3月28日,我市举行太仓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暨德企发展30年大会。活动现场,播放了由新华社国际部、江苏分社、柏林分社制作的《根在德国 花开太仓》短视频。看到视频中30年前的自己,80岁的斯坦姆博士不禁拿出手机,拍下这个让人记忆犹新的画面。
1993年,来自德国的斯坦姆博士来到太仓,在太创办了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面对30年的跨越式发展,斯坦姆博士用“Fantastic”来形容。他说,太仓是他的第二故乡。30年时间,太仓变成了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为国际化的城市。作为“太仓人”,看着这些喜人的变化,他感到十分骄傲,也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更加期待。
大会现场,每位来宾都拿到了一份特别的纪念品——其中,包括《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日报》等对太仓市撤县建市三十周年的特别报道版面,以及苏州日报社编印的《幸福之道》、太仓市委宣传部编印的《娄江潮涌》等三十周年纪念书籍,引发强烈共鸣。
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冯玉良说,《参考消息》的报道系统回望了30年来太仓对德合作历程,探寻中德合作的“太仓密码”。当前太仓已聚集德企478家,对德合作领域持续拓宽,“德企之乡”未来可期。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表示,从《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窥见太仓的发展路径。太仓历来十分注重创新引领,希望在人才、基础研究、科研平台搭建、产业生态营造等方面进一步大胆探索,为未来发展赋能。
江苏宝洁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慧明在现场仔细翻阅着报纸。他说,看着太仓30年来精彩蝶变,感到十分自豪,特别是对报道中提到的太仓在经济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深有感触。
市文体广旅局副局长王雪春表示,新华社报道全面总结了太仓30年发展巨变,这些发展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时刻感受到。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例,这些年来,太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文化设施和产品极为丰富,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记者 刘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