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福寿螺“入侵”古松河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网络 时间:2017-08-17


  昨天一早,有读者来电反映:“双凤新卫村一条河边出现了大量的粉红色团状物,看上去像是一团团细菌,怪吓人的,不知道这种东西到底是啥物,会不会危害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记者接电后来到了读者所说的这条“出现大量粉红色团状物”的河边。记者看到,这条15米左右宽的小河,为东西走向,河水较为清澈,沿河有大量的村民住房。住在河边上的一位姓金的村民带记者来到一小桥处,只见水边的石驳岸上、插在河里的木杆上、河边的草杆上,散布着很多粉红色的团状物,在团状物下面的水里,还有一只只正在游动的很大的螺蛳。金师傅从水中随手摸了一只上来,初一看很像是当地的田螺,但又有不同之处,它的壳较薄,外形更显圆胖一点。
  金师傅告诉记者,这条河叫古松河,长约700多米,西边连接的是夏吴塘河,东边与吴塘河相通,是一条活水河,河边出现粉红色的团状物,是最近几天里才开始的。今年5月份,有渔民在倒“地龙”时,发现笼里的“田螺”越来越多,可与当地的田螺又有区别,但都不敢吃,于是把它们又倒到了河里。这几天,河边的粉红色团状物像“细菌团”似地爬到了岸边,这才让村民们关注起来。
  记者为此采访了市植保植检站。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古松河边出现的大量粉红色团状物,是一种名叫福寿螺的水生生物所产的卵,眼下正是福寿螺产卵季节。他向记者介绍,福寿螺最早是某地作为一种水产被引进的,属于外来生物,我市浏河塘、盐铁塘、城北护城河等河流处均有少量发现。福寿螺喜欢吃水生植物,在水生植物丰富且水质较好的河段,可能会集中出现。因此,这种螺对生态环境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水生植物(包括芡实、茭白、茨菇等水生蔬菜)有严重的危害。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在苏南多地均出现了疯长现象。福寿螺本身是可以吃的,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可能会被寄生虫感染,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一定要煮熟烧透。
  近年,人们发现食用福寿螺可能会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侵入人体。目前,福寿螺已被列为江苏省内检疫对象和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记者 姚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