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式“科技观”?中关村论坛告诉世界

来源:王竟宇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5-31

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历时数天的论坛于5月30日闭幕。本次论坛成果丰硕,取得了圆满成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论坛致贺信,向世界发出了清晰而响亮的信号,表达了不同寻常的中国式“科技观”。

中国式“科技观”是“开放合作”的“科技观”。不同于一些国家对我国动辄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造成双输局面。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将年度主题设定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邀请了包括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全球近120位顶尖专家参会。在5天的论坛中,全球各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在上百场活动中密集发声,表达了共同的愿望:科学研究无国界,只有合作才能破解人类面临的难题。当前中国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与60多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签订了115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主要创新型经济体建立了10个创新对话机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启动了7个科技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创新之路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式“科技观”是“造福人民”的“科技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不同于用垄断技术创造垄断利益,近年来,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累计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人才,显著提高当地粮食产量;中国向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开放中国空间站,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本次论坛上,比尔·盖茨说,在盖茨基金会与中国合作的15年中,中国科学家已经在研发结核新药、改善农村厕所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很多成果惠及全球。

中国式“科技观”是“创新突破”的“科技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近年来,中国通过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攀登科技发展新高峰。本届中关村论坛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涉及量子计算、区块链、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等方面,如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它集强算力与高安全于一体,每秒可以处理100万笔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又如,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解决了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发展的底层技术问题。这些成果无不体现出,中国的科技创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值此时刻,本次中关村论坛顺利举办,标志着中国将在更高起点上,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王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