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家和,助社会兴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04-18
城厢镇综治中心里,郝丽娟的案头摆满了卷宗,小本子上已记得密密麻麻的。郝丽娟的“郝姐调解工作室”去年年底成立至今,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里短在她这里迎刃而解,大家都喜欢亲切地叫她郝姐。年富力强的郝丽娟有着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在婚姻家庭调解方面练就一把好手。
秉着一颗公心调解每一桩私事
“处理别人家事,不怕调解不成反让人心生怨恨吗?”记者见到郝姐时直截了当地问。“站在公平、公正,为民服务的角度调解每个案子,又怎么会引起民怨呢,老百姓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郝姐笑着说。
提起家庭矛盾调解,郝姐说了一个在太仓不算罕见的个案。男女双方感情不错,家境宽裕,又添二孩,本来和谐美满,却仅因为孩子的姓氏问题闹到了离婚边缘。郝姐告诉记者,男方是新太仓人,“女方是本地人,认为在家庭组建、孩子养育方面付出较多,在一孩出生后报户口时擅自将孩子姓氏随了自己。”郝姐介绍,男方也坚持孩子必须要跟自己姓,这一矛盾在小孩即将上初中时得到激化,男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当时男方愿意调解,但女方迟迟不愿露面,甚至连电话也不接。”郝姐说,她决定改变策略,从女方家长入手。“我特地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张出马,以同为家长的身份进行调解。”郝姐回忆,她和老张与女方父母促膝长谈,最后,两位老人终于松了口,表示不再干涉子女决定。“有了老人的表态,接下来,工作就好继续了。”郝姐又分别对男方、女方进行了劝说。
前后两个多月,无数的电话和多次的走访,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家庭回归了和睦,孩子姓氏问题也在家庭内部协商下顺利解决。“为了不让这段不愉快经历留下痕迹,我没有给他们订立协议,结果圆满就好,其他都不重要。”郝姐说。
讲求方式方法珍惜每一个家庭
郝姐说,很多走向死角、看似非离不可的家庭,其实还有挽回的余地,适当的方法,能够让一个家庭破镜重圆。
今年“三八”妇女节,郝姐忙了一天,就为了一对外来小夫妻。“新太仓人组建家庭后,面临工作、房子、孩子等多重压力,的确会产生许多问题。”郝姐说,当时这对小夫妻,女方表示对男方的“冷暴力”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知情人也表示,男方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偏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调解现场,郝姐还请来了心理辅导老师。开始,女方不停哭诉,男方一言不发,调解似乎无法开展下去。面对这一局面,郝姐并没有直接用言语劝说,而是让小夫妻各自写出对方的缺点和优点。写完后,两人轮流读出来。“在读的时候,我会逐条与当事人核实。”郝姐说,随着两人将各自的优缺点读完确认好,现场气氛有所缓和。郝姐马上分开两人,让心理老师单独对男方辅导,自己也同时对女方进行劝解。长达一天的调解,最后男女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看得出,双方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还有差距,对家庭责任等问题了解得并不清晰,因此我特地在协议里将双方在家庭的分工细节上进行明确,甚至在协议中写明让他们多看书,多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减少今后的矛盾。”郝姐说,在后来的回访中,这对小夫妻情况还不错。
类似的案子在郝姐的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这个工作室,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够,在我的身后还有一支队伍,十多个老娘舅配合,为百姓服务。”郝姐说,有时候一天突发好几个案子,有时候可能赶不上吃饭,但每看到一个个家庭在自己和同事的努力下回归和谐,就又甘愿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记者 张瑜/文 姚建平/图)
秉着一颗公心调解每一桩私事
“处理别人家事,不怕调解不成反让人心生怨恨吗?”记者见到郝姐时直截了当地问。“站在公平、公正,为民服务的角度调解每个案子,又怎么会引起民怨呢,老百姓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郝姐笑着说。
提起家庭矛盾调解,郝姐说了一个在太仓不算罕见的个案。男女双方感情不错,家境宽裕,又添二孩,本来和谐美满,却仅因为孩子的姓氏问题闹到了离婚边缘。郝姐告诉记者,男方是新太仓人,“女方是本地人,认为在家庭组建、孩子养育方面付出较多,在一孩出生后报户口时擅自将孩子姓氏随了自己。”郝姐介绍,男方也坚持孩子必须要跟自己姓,这一矛盾在小孩即将上初中时得到激化,男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当时男方愿意调解,但女方迟迟不愿露面,甚至连电话也不接。”郝姐说,她决定改变策略,从女方家长入手。“我特地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张出马,以同为家长的身份进行调解。”郝姐回忆,她和老张与女方父母促膝长谈,最后,两位老人终于松了口,表示不再干涉子女决定。“有了老人的表态,接下来,工作就好继续了。”郝姐又分别对男方、女方进行了劝说。
前后两个多月,无数的电话和多次的走访,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家庭回归了和睦,孩子姓氏问题也在家庭内部协商下顺利解决。“为了不让这段不愉快经历留下痕迹,我没有给他们订立协议,结果圆满就好,其他都不重要。”郝姐说。
讲求方式方法珍惜每一个家庭
郝姐说,很多走向死角、看似非离不可的家庭,其实还有挽回的余地,适当的方法,能够让一个家庭破镜重圆。
今年“三八”妇女节,郝姐忙了一天,就为了一对外来小夫妻。“新太仓人组建家庭后,面临工作、房子、孩子等多重压力,的确会产生许多问题。”郝姐说,当时这对小夫妻,女方表示对男方的“冷暴力”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知情人也表示,男方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偏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调解现场,郝姐还请来了心理辅导老师。开始,女方不停哭诉,男方一言不发,调解似乎无法开展下去。面对这一局面,郝姐并没有直接用言语劝说,而是让小夫妻各自写出对方的缺点和优点。写完后,两人轮流读出来。“在读的时候,我会逐条与当事人核实。”郝姐说,随着两人将各自的优缺点读完确认好,现场气氛有所缓和。郝姐马上分开两人,让心理老师单独对男方辅导,自己也同时对女方进行劝解。长达一天的调解,最后男女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看得出,双方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还有差距,对家庭责任等问题了解得并不清晰,因此我特地在协议里将双方在家庭的分工细节上进行明确,甚至在协议中写明让他们多看书,多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减少今后的矛盾。”郝姐说,在后来的回访中,这对小夫妻情况还不错。
类似的案子在郝姐的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这个工作室,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够,在我的身后还有一支队伍,十多个老娘舅配合,为百姓服务。”郝姐说,有时候一天突发好几个案子,有时候可能赶不上吃饭,但每看到一个个家庭在自己和同事的努力下回归和谐,就又甘愿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记者 张瑜/文 姚建平/图)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