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文化养分”,“乡村振兴”花开遍野

来源:陆志明 责编:陈益 时间:2022-11-3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民族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缺少乡村文化的滋养,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灵魂和根基。传承优秀乡村文化,不仅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活跃乡村文化氛围,更能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坚定信念,厚植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柢,是乡村发展的精神源泉。培养文化自信不仅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提,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文化的重视,人民对于乡土文化的自信正在重塑,从盲目追求过“洋节”,到春节庙会、清明祭祖、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重新兴起,逐渐重拾的文化自信,唤起每个人对乡村文化的自觉、自信、自醒。

推陈出新,营造乡村文化氛围。乡村文化氛围是孕育文化发展、塑造村民精神面貌的摇篮。要通过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良好乡村文化氛围。一方面,加强文明创建,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新村评选、优良家风家训评比、道德进万家等精神文明活动;另一方面,加强党建引领,党员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构建党员带动、全民参与,牢牢占领思想文化传播阵地,给乡村振兴提供强力的思想引领。

因地制宜,兴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各地正全力进行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促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文化的振兴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旺又反哺乡村文化,为乡村文化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以人为本,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文化服务是承载文化价值的基础,更是推动文化传播的基本形态。目前各地正着力打造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以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推动文化资源和服务不断向基层下移;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以完善设施为手段,不断建设文化基础硬件设施,切实做到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乐民,让村民共享乡村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国家强。要铸牢乡村文化这一根基,为乡村振兴赋能,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谱写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新篇章。(陆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