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浮沉中 潜心于制造 从制造灯具到拓展化纤业务,再到着手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荣文集团新一代“掌舵人”,续写集团发展新篇章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3-07-31

辗转全国各地,如今归来又即刻出发奔赴青岛,忙碌是苏州荣文集团总经理管星宇今年的日常。近年来,为了集团长远发展,管星宇在维护外销市场稳定的同时,致力于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秉持脚踏实地的作风,从1978年管星宇的父亲管雪平拿着从银行贷款的2000元开办工厂,到如今管星宇慢慢接过父亲的“衣钵”,荣文集团一直“泡”在制造业里。从制造灯具到拓展化纤业务,再到如今着手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管星宇已成长为企业新一代“掌舵人”,续写荣文集团的发展新篇章。

  ■“只有耳朵,没有眼睛,我不安心”

  管星宇自工作以来,始终亲力亲为。“只有亲自去看了,才知道真实情况,才能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这就像如果只用耳朵听,没有亲眼看,往往就难以知晓其真貌,鲁莽地去做决策怎么会心安呢?”管星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4年,留学归来的管星宇进入荣文集团。作为“企二代”,他没有急着去学习管理,而是一头扎进基层销售岗。“只有在一线,我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掌握客户的需求,也更能切身体会员工的感受。”在一线打拼的日子让管星宇快速成长,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他带领荣文集团开疆拓土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冬季,零下30摄氏度的鄂尔多斯,冰天雪地中,管星宇带领团队负责当地的LED路灯项目。“每个工程我都亲自参与,每到一个地方我都知道哪里有我们的灯具。”管星宇自豪地说,这让他对每个项目信息了如指掌,也让他在向客户推销荣文产品时更加胸有成竹。与此同时,他的亲力亲为保障了工程质量、赢得了客户信赖,为荣文集团打下了良好口碑。

  ■“肯吃苦,是做好制造业的必备品质”

  “要享福,就不要从事制造业。”管星宇将父亲的这句话铭记在心。从小目睹父亲365天连轴转的他深刻明白:肯吃苦,是做好制造业的必备品质。

  2005年,涉足化纤领域不久的荣文集团遭遇行业寒冬带来的危机,化纤行业效益开始下滑。才参加工作一年的管星宇勇挑重担,毅然投身集团的化纤厂从事管理工作。在逆境中,管星宇带领员工将厂内生产出的丝做成毛巾、抹布等织物,通过拉长产业链将产品终端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产品制造出来了,如何打开市场?在没有任何引荐的情况下,初出茅庐的管星宇直接找到相关部门领导,希望寻求一个推广自家毛巾的机会。管星宇的真诚使他赢得了一个在广交会上亮相的机会。管星宇说,集团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就是在广交会上,荣文集团的毛巾打开了美国市场,在沃尔玛、开市客等商超大受欢迎。

  用了一年时间,化纤厂业务渐入佳境,产业链、销售链趋于成熟。管星宇没有沉溺舒适区,开始“转战”灯具厂。从跑销售的经验中,管星宇总结出自己的“制胜法宝”——不要怕困难。面对挫折,管星宇从不气馁,并将其视为自我历练的必经之路。

  ■“不进则退,我们永远在路上”

  从1978年到1988年,荣文集团前身华南灯具厂用了10年时间实现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而后只用4年实现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到1998年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2017年年销售额超10亿元……在两代人的努力下,当初不起眼的小工厂已成长为颇具规模的荣文集团。而在这背后,每一次的跨越腾飞都不是偶然。

  “企业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管星宇说。接手灯具厂后,他将目光放在了LED灯具上,认定LED灯具将成为未来市场焦点。管星宇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延伸LED灯具产业链。经过不断攻坚克难,荣文集团的LED灯具遍布全国各地,北京的天安门、故宫,广深高速,西安的钟鼓楼,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以及太仓的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等都有荣文灯具的身影。

  如今,荣文集团下辖10多个子公司,各项业务稳中有进,但其脚步未曾停歇。瞄准新的市场,荣文集团引进专业团队,积极布局新赛道,依托灯具厂已有的设备,向工业机器人领域进军。

  商海跌宕起伏,产品迭代更新。集团在变化中谋发展,在不变中践初心,始终扎根于制造业。管星宇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未来,荣文集团将继续在此深耕。(记者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