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造更多“新”可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快一步”抢抓战略机遇事关长远发展。作为全市发展与改革诸多重点工作的牵头抓总、综合协调部门,市发改委牢牢把握“港口”“上海”两大发展逻辑,早一步布局、进一步争取,因地制宜创造更多“新”可能。
立足前港,做强枢纽经济,是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部分。作为今年的省重大项目,太仓港综合枢纽(多式联运)物流园区项目依托已建成的太仓疏港铁路专用线,综合开发利用铁路线两侧土地。记者在建设现场了解到,当前,铁路线南侧仓库已完成基础施工,正在进行一层结构柱浇筑;铁路线北侧仓库正在进行场地平整,桩基施工。项目建成后,货物在这里可以通过“公、铁、水”中转,联动上海、南通等地,发挥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重要作用,扩容太仓港片区集装箱吞吐能力。
太仓港综合枢纽(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是我市坚定不移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生动缩影。过去一年,我市聚焦港口“一号工程”,“港城即全域、城市即港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速构建。着眼新一年的发展,市发改委综合计划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末,我们就开始了2025年度港产城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梳理工作,围绕优化全域规划布局、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临港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初步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超50项,安排重点项目超50个,全力推动前港强枢纽、中区强产业、后城强功能,着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县域样板。”
如果说“港口”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词,那么另一个关键词一定是“上海”。从太仓港望向娄江新城,再从娄江新城望向太仓全域,发展改革的系统性思维正在不断拓展“同圈维度”,在更好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方面的大背景下,将“上海下一站”的区位优势,变成“下一站上海”的奋斗追求。
“今年,我们将以‘谋、抓、强’为核心思路,继续全力推进融入上海工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谋布局上谱新篇,市发改委将以长三角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从交通互联、产业协同、民生共享等维度,谋划推动一批跨区域合作事项;在抓重点上发力,将聚焦沪苏深化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重点,围绕上海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加强与商飞、大众等龙头企业合作,同时发挥上硅所苏研院等共建院所平台作用,提升产业科创支撑能力;在强保障上再突破,搭建跨区域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聚焦“两个逻辑”,持续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新起点上,市发改委将继续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效率争取、高质量推进,吸引更多“海上人、上海人”重仓太仓,让太仓经济更加出新出彩。记者 顾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