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网络普法宣传优秀案例展示——以“普法三宝”推动智慧普法“有滋有味”

来源:吴江区委网信办、区司法局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5-05-09

一、案例综述

法律信仰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吴江区以“普法三宝”线上普法品牌建设为抓手,坚持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选好故事内容、拓展宣传阵地、加强品牌推广,有力推动法治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截止目前,“普法三宝”累计推出普法短视频140多条,点击观看量达1500万人次。2024年,区司法局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二、具体做法

紧扣时代脉搏,创新表现形式,增强普法亲和力。顺应短视频热潮,结合时下社会热点、普法重点,融入历史典故、传统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元素,精心制作普法短剧。“普法三宝”先后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号上线,每周推送一期,围绕一个社会热点,邀请三名演员通过真人小品形式对法律知识进行演绎,将专业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实现诙谐有趣但不流于无脑娱乐、干货满满但不拘泥严肃说教,有效促进普法效果提升。内容涵盖民法典宣传、青少年保护、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安全等领域,其中,《分裂国家终身追责》《酒后寻衅滋事 法律严抓不怠》等多部短视频获得超20万次点击量。

“普法三宝”演员参与宪法日普法活动

加强资源整合,丰富内容供给,增强普法感染力。整合网信、公安、教育、交通等部门工作力量,定期联合召开“头脑风暴”座谈会,共同加强重点领域普法内容开发创作。组建“普法三宝”公益法律服务团,12名律师根据专业特长领域对普法内容提出建议,加强普法剧本及成片的审核把关,确保普法内容精准、紧贴需求。广泛吸纳社会公众参与,结合每期剧情、场景、角色设定,邀请企业、餐饮、医疗、销售等不同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客串演出,并在2024年“12.4”宪法日活动中为优秀群演颁发荣誉证书,使普法短剧更有生气、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推进“数实融合”,拓展宣传阵地,增强普法亲和力。积极投稿各大媒体平台,以《长江保护法》为主题的普法视频《守江河生态 护法治威严》、以“民法典宣传月”为主题的普法视频《那本小红书借我看一下咯》等获得“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江苏司法行政在线等平台转载发布。发挥主题活动普法优势,利用“4·8”司法日、民法典宣传月、国家安全日等主题活动,现场开展普法视频展播、真人小品演出、普法演员招募等活动,实现“普法三宝”从“线上”走入“线下”。大力融入专项行动,结合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学法护航”行动,定期走进校园开设青少年普法主题视频拍摄,邀请600余名学生体验“一日小演员”,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治意识,提升学校、家庭对青少年普法的关注。

“普法三宝”剧组邀请学生参与拍摄

构建普法矩阵,加强品牌推广,增强普法影响力。以“普法三宝”品牌IP为基础,持续加大线上普法开发力度,逐渐增强“普法三宝”与微信、微博、普法直播间以及“DAYUN元宇宙”等平台的互动关联,指导支持区镇、街道因地制宜开发智慧普法特色窗口,在全区形成区级品牌示范带动、镇级窗口多点开花的多维智慧普法矩阵。如松陵镇创设垂虹法治直播间,结合群众关注的法律热点定期开播,在线答疑,实现普法“零距离”;平望镇依托“四河汇集”地标景点打造“DAYUN元宇宙”,并上线元宇宙直播间、元宇宙法治馆,使网友足不出户即可在手机上浏览学习法律知识,在领略运河风光的同时提升法治素养。

三、思考启示

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内容挖掘,“小切片”发现“大宇宙”。敏感捕捉到掌上普法优势,紧扣群众法治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开发群众喜爱的智慧普法新模式,利用普法短视频、普法直播等形式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加强选题研判策划,紧跟网民群体关注热点,全面收集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群体反响建议,全覆盖挖掘普法热点、小切口选定案例故事,努力传播群众听得懂的普法好声音。

“普法三宝”招募群众演员

线上线下并举,拓宽群众参与,“圈内事”打动“门外汉”。通过招募“普法三宝”群众演员、线下主题普法活动、有奖答题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社会群众广泛参与,在全社会掀起群众学法热潮,进一步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在全区各大商圈电子屏滚动播放“普法三宝”视频,在大型主题活动现场展播优秀普法视频,持续为品牌影响力上升拾薪添火。

“普法三宝”邀请各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参加演出

共建普法矩阵,凝聚各方合力,“正能量”迸发“大流量”。充分发挥区法宣领导小组的联合普法职能,与多家执法单位联合拍摄关于水资源保护、打击网约车、诚信经营等主题普法视频,促推“普法三宝”拍摄更贴合执法实际与群众关切。通过开展联合普法直播、普法视频拍摄,积极调动全区各方普法资源,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合作的大普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