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打仗拥军 紧盯战场支前" 强军潮涌"金太仓"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黄潘琦 时间:2015-09-22
  盛夏之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港区,某防空部队一场实战背景下的作战演练在暗夜中激烈上演。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次演练的通信联调、水电供给、交通转场、警戒防卫等任务,全部由港区和民兵负责保障。
  这样的全程保障已成常态,而这只是太仓市全力服务驻军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个缩影。如今,支持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是一项经常性工作。
  “为了部队打胜仗,就是‘聚宝盆’也舍得给”
  太仓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堪称经济“聚宝盆”。几年前得知一支新部队要在太安家落户并需要数百亩土地后,市领导当即表态:“土地再金贵,只要战斗力建设需要,我们也舍得!”一诺千金,该市先后拿出近200亩土地,全力保障这支新进驻部队的营房和军事设施建设。部队正式进驻那天,市民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只要事关部队战斗力,太仓市就倾力支持。前两年,驻军某部由于训演任务重,训练场地难以满足需求,该部向市里提出扩建训练基地。然而,该部拟建训练基地在规划中的经济开发区,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干部大会,讲清经济发展与军事斗争准备的关系,取得大家的理解支持,最后决定调整开发规划,帮助部队建设演训场。
  前几年,太仓海警支队和边检站的办公楼及营房设施简陋不配套,与担负的使命任务不相适应。议军会上,市领导果断决策,责成财政、科技、城建、人防等部门,对两个单位的营房建设进行研究论证。随后市里投入资金5.6亿多元,为这两个单位建造了新办公大楼和营房设施。
  记者从市国土局了解到,太仓市坚持军需与民用一体、平时与战时衔接、经济与战备兼容,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划拨上千亩土地保障驻军部队需要;先后为驻军部队援建训练场12个,修建战备公路、输油管道百余公里,建起港口车站军用装卸平台20多处。全市依托医疗、食品、油料、通信、气象等10多个部门和行业,建起100多个定点储备单位。
  不仅在战备建设上舍得投入,对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太仓市也是不遗余力,重点实施驻军营区配套工程、道路连通工程、绿化美化工程、信息网络工程、交通便利工程、菜篮子工程等“十大拥军工程”。 
  “军事斗争准备拓展到哪里,支前保障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太仓市围绕服务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要求,下大力气抓好民兵预备役新型保障力量建设,不断拓展拥军支前的深度和广度。
  2013年初,太仓市人武部根据后备力量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和地方拥军支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整合海事、渔业、远洋、交通和港口等部门力量,组建了一支共350人的民兵海上应急搜救大队。结合海事部门出海执法工作,这支民兵队伍每年都要进行水上交通秩序维护、防化学品污染和水上消防、水上救生等课目演练,成为一支遂行海上支前保障任务的民兵新型作战力量。
  为提高遂行支援保障任务能力,市人武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实战背景下实兵实装演练。近3年来,所有民兵新型力量全部完成了与作战部队的联训联演,集智攻关22个险难课题,建立完善了力量军地共建、潜力定期更新、装备多方联保等8项工作机制。
  7月30日,市拥军慰问团顶着酷暑,来到东海前哨某演兵场,看望与驻军某部进行实战化对接训练的民兵专业分队。先于慰问团到达演练场的,是市科技局组织的6名科技、装备行业专家能手。只见专家们身着迷彩服,正在伴随保障解决训练难题。
  近年来,太仓市落实军民融合战略要求,积极有效地将地方的科技、人才等优势融合到拥军支前工作中。根据驻军部队需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收集地方科研成果,优先推荐给部队,并帮助部队消化吸收,先后有5项重要科研成果运用到部队战斗力建设中。还从科研院所、武器装备生产厂家、信息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等领域,遴选50余名高新技术人才编入民兵预备役部队,为驻太部队和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技术力量支撑。
  6月下旬,正在演练的某预备役团一部新型高炮火控雷达突发故障,该团依据太仓市《民兵预备役高层次人才信息管理系统》按图索骥,很快就联系上了邻近演练场的某装备厂家工程师,及时排除了故障。
  “部队官兵盼的,就是地方应该办的”
  “真没想到,我团一名家属刚随军落户不久,市里就帮助解决了就业安置难题。”近日,驻太某预备役团政治处主任吴旭东告诉记者。
  随军家属就业难,是基层部队官兵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前几年,太仓市针对部分随军家属就业难这一实际,出台了《驻市区现役军官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保障随军家属落户太仓后的首次就业。“直通车”运行的几年中,先后有25名随军家属被安置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上班。
  优抚安置是拥军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部队稳定的政治任务。近年来,太仓市又补充出台《太仓市驻军部队随军家属货币化安置暂行办法》,在加大指令性安置力度基础上,对年龄偏大、缺乏上岗技能的随军家属,由市财政一次性发放5至8万元的经济补助。办法施行以来,全市为随军家属发放经济补助金180多万元,受到驻军官兵欢迎。
  近年来,转业到太仓的军队干部增多。太仓市在实施“就业工程”中把军转干部安置作为引进人才、补充干部的重要途径,纳入全市干部培养使用的“大盘子”,探索出“量化考核、积分选岗”军转干部安置模式,40多名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
  军转干部是人才,退伍士兵同样是财富。为了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2008年,太仓市率先在全国启动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入伍即入学、退役即培训、结业即就业”的退役士兵培训体系受到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被称为“太仓模式”。
  太仓市满足驻军部队的实际需要,先后推出20项“拥军实事工程”,逐步形成了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粮食拥军、交通拥军、教育拥军等“十大特色拥军”。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太仓人民对子弟兵的深厚情谊,激励着驻军官兵苦练精兵,用生命去守护人民安全。近年来,驻太部队官兵先后有110多人荣立军功,3支部队分别荣立集体一等功和集体二等功。近4年来,驻军先后出动官兵3万余人次,车辆船艇8000多台(艘)次,执行海上搜救、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3000多次,被人民群众誉为生命财产的“守护神”。太仓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拥军先进市”、“爱心献功臣先进市”等。1998年以来,太仓市连续5次被命名为“江苏省双拥模范城”。(记者 邢智丰)

责编:黄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