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古树名木的那些事 109株古树名木点靓娄东大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1-03-1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徜徉娄东大地,观沧海浮沉,古树成为城市的生态名片。植树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全市各区镇的部分古树名木,找寻古树的历史和记忆。

  亭亭银杏树 成就高铁风景线

  在浮桥镇三市村村口,很远就能看见一株苍劲朴拙的古银杏,在料峭春寒中彰显着饱经风霜的挺拔英气,远远望去,它似乎正张开怀抱,欢迎着踏步入村的每一位客人。

  相关资料显示,这株高24米、胸径达114厘米的古银杏距今至少有500年历史。伴随这株古银杏而来的还有一个故事。据《太仓州志》等史料载,宋末元初,原宋丞相陈宜中起兵,辗转于闽广、南洋诸地,后由海外归来,隐居于太仓杨林塘一带,并先后建有庙宇、市集。而三市村古银杏旁有李王庙,此处古银杏,相传为隐居此地的陈宜中建庙时所种。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而今,这株饱经沧桑的古银杏,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向世人昭示蓬勃的生命力。在这株古银杏的主干之上,长了一株碗口粗的银杏,并且已经枝繁叶茂;而在这株旁生的银杏边,又于近两年长出一株小梧桐,颜色青绿,枝干向上,被庇护于古银杏亭亭如盖的树架下。今年70多岁的三市村村民李江,自打上小学起,就每天路过这株古银杏,闲暇时,他还会来银杏树下聊天散步。李江告诉记者,每年深秋之时,为这株古银杏最美的时候,三市村青砖小路上,铺满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银杏叶,每逢走过,便传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至今,这种场景仍让他难以忘怀。

  这株古银杏,不仅成了三市村的标志,而且倘若你此刻正坐在飞驰的沪苏通高铁上,待列车驶近浮桥镇三市村时,运气好的话,在你的右侧还能远观这株古银杏。

  百年罗汉松 颇得园林泰斗钟爱

  太仓名人馆前,紧邻东门街边,一株500余年的罗汉松矗立于前,树高14米,胸径100厘米,苍翠挺拔、铁杆虬枝、丰盈优美,在四周间植的梅兰竹菊间,彰显着时空的纷繁错落,仿佛诉说着时光如水的百年沧桑巨变。

  据考证,这株古罗汉松为明代中期太仓一大户人家种在自家花厅后院的,估测树龄达510年。太平天国时期还曾把此处当作军事指挥部,后来周边的老房子慢慢被拆掉,就剩下这株罗汉松作为历史的见证,成为苏州乃至江苏最老的罗汉松。

  根据园林专家的判断,这株枝繁叶茂、树形绰约的罗汉松,极有可能当初原为盆景,后逐渐长大,盆栽已满足不了古树生长,因而移栽在当时的花厅之中。当然,这也成了极为少见的一处奇观。值得一提的是,这株罗汉松此前还获得了园林泰斗罗哲文先生的关注,并评价这是“苏州园林甲天下,娄东园林冠江南”的明证之一。

    如今,这株罗汉松的周边已被辟为街心公园,四周假山流水,草木繁花,美不胜收,吸引了一大批周边居民前来游玩。今年69岁的市民徐文俊,时常来到这株罗汉松所在的街心公园散步晨练。对于这株陪伴其长大的罗汉松,徐文俊介绍起来如数家珍,“春夏秋冬,风景各异,我儿时的小学就在这株罗汉松旁,下了课、放学途中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此捉迷藏,上学远远看到罗汉松,就知道学校要到了。罗汉松已融入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

  蜿蜒古紫藤 蒙茸一架自成林

  紫藤是我国自古就栽培的观花藤木植物,应用于园林棚架。春季紫藤吐艳之时,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备受世人喜爱。如今,在市一中,师生都喜欢到这株栽于明代的紫藤下看书,或聚在一起谈心。

  在市一中旧址,两根粗壮的紫藤蜿蜒而上,仿佛两条缠绕的巨龙。据记载,这棵紫藤是明初“洞庭分秀”私家花园的遗存,被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誉为“蒙茸一架自成林”。这棵古紫藤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目前仍生机勃勃,比苏州拙政园里文征明亲手种植的紫藤还要粗壮,被认为是江南最大、最古老、最长寿的紫藤之一。

  “最美的是紫藤开花的季节,满藤满枝的紫色花串,美不胜收。”市一中副校长王献国告诉记者,如今,市一中的紫藤是市一中旧址上古紫藤的分枝,“在老校时,古紫藤就很茂盛,我们将其中的一枝迁栽到了当时的信息楼下,2011年校园搬迁,又将它一起迁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这株紫藤,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度过他们的寒窗生涯,虽然学校已搬迁,但它仍然伫立在那里,留在了所有市一中人的内心深处,而它的分枝则在新校继续陪伴着师生。当校友们回到母校,看到这株紫藤时,一定会勾起他们青春的记忆。

  娇俏紫薇树 伴随吴健雄成长

  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先生当年在“明德女子职业学校”校园内建设“艺芳园”,园中有雅致的亭子、翠绿的小竹林,吴健雄出生那年他在园中亲手植下了紫薇树,并给吴健雄取了一个小名,叫“薇薇”,希望女儿和紫薇树一起成长。

  吴健雄小时于读书之暇,常憩息嬉游于此,这里的一枝一叶给吴健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如今,吴仲裔先生亲手种下的这棵紫薇树已经长成了一株百年古树,苍劲虬曲。每年夏末,紫薇树显得特别茂盛,浓密葱郁的叶子,如流翠,似飞霞;满树盛开的紫薇花,如瀑布,似丝幔,生机勃勃。

  紫薇花开,那质朴的树干,坦荡磊落,光洁至诚,正是吴健雄一生的象征;连理的虬枝,正是吴健雄和袁家骝伉俪情深的写照。

  “这棵紫薇树盛开的颜色,是最震撼的紫红色。每当紫薇花盛开之际,学生们都会过来看看。”明德初中德育处主任颜文天说,如今吴健雄先生已长眠于紫薇树下,朝夕陪伴着她的,是青春的紫薇树。“现在,我们学校很多德育活动都是在紫薇树下开展的。她刻苦求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明德学子。”

  傲雪吐香梅 铮铮铁骨爱国情

  朱屺瞻先生一生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品格为处事的根本,不仅有着梅花般高洁、挺拔、谦逊的气质,更有“虽九死犹不悔”的爱国情操,在历经跨世纪的风霜雨雪后,始终如寒梅般傲雪吐香。

  朱屺瞻的“梅花草堂”始建于1932年。当年,朱屺瞻回到家乡太仓浏河镇,在日军的炮火下,老宅已被焚毁,画室及作品、收藏也毁于一旦。面对废墟,他并没有消沉,却像梅花般坚韧不拔。“他买下老宅后的一片空地重新修缮,在房屋周围种植梅花百余株,并将侵华日军的炸弹坑添水成池,题为“铁卵池”,同时在池边遍植梅花。”浏河古镇讲解员龚倩倩介绍说,当时朱屺瞻将新建的画室命名为“梅花草堂”,自号“梅花草堂主人”,以示铮铮铁骨、不忘国耻,用梅花凌霜傲雪的精神自勉,立志与侵华日军抗争到底。

  如今,梅花草堂里最古老的一棵梅花树,据称就是朱屺瞻先生当年亲手种植的。“这棵老梅树已经有百年历史,树根往上分叉成南北两侧各一粗壮分枝。梅树曾有几年都没有开花,我们都以为树已枯死,但突然间有一年南侧分枝再度盛开出朵朵梅花。现在每年冬天,这棵梅树都会以白色的梅花迎接参观者,煞是好看。”龚倩倩说,春节前后,附近居民都会过来欣赏梅花盛开的景象,大家对于朱屺瞻先生当年亲手种植的老梅树更是爱护有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树名木已成娄东大地厚重文化的代表之一。市资源规划局林业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根据我市开展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并经上级部门登记确认,太仓市现有古树名木共18个树种109株,其中古树108株、名木1株。古树名木中保护等级为1级的有2株,2级的15株,其余为3级。下一步,为保护古树名木的生长,提高古树生命力,将对全市农村范围内古树名木实施复壮工程。(记者 肖朋 阚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