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渔”砺初心 生态文明同践行

来源:娄江夜读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3-08-0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现,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

奔流长江润泽两岸人民,太仓依江而生也因江而兴。由于长江太仓段是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我市自2020年1月1日起就率先实行了长江全面禁捕。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到长江边,一起了解太仓渔政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十年禁渔”工作中砥砺初心的故事。

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组织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长江口非法捕捞清理整治专项执法行动,此次执法行动时间长、任务重。当时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的庞兴荣主动申请加入,虽然已是初春,可江上依旧寒气逼人,长江口风大浪又急。大家都劝他快退休了不要冒险上一线了,老庞一听马上不乐意了,他说:“我是老党员,怎么能因为快退休了就找理由偷懒呢?这次可是我市全面禁渔以来的第一次大任务,我一定得上,站好我退休前最后一班岗,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听了老庞这番话,在场的同志们都被他感染了,纷纷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和老庞一起踏上执法船,圆满完成此次执法任务。

故事中的老庞并不是个例,其实当时共有13名渔政执法人员参加此次任务,其中五十岁以上的就有10人,徐建飞也在其中。

徐建飞,198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渔政管理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渔政执法老兵,他严谨求实、始终如一,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是名副其实的“老法师”。去年12月,徐建飞参与为期1个月的长江禁渔联合巡查,并破获一起长江内监守自盗的电鱼团伙犯罪案件。抓捕当晚11点,徐建飞通过相关平台发现电鱼者的踪迹,立即和同事们赶往现场,第一时间将电鱼者查获,为尽快规范完成证据固定,他彻夜作战,于第二天早上将电鱼者移送公安机关。

像庞兴荣、徐建飞这样的老一辈渔政人,在工作中从没有半点推诿,处处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渔政执法人的初心和使命。“一枝红,红一点,枝枝红,红一片”有这样的前辈言传身教,在这种工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渔政人,更是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在实践中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新一代渔政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的渔政中队,80后、90后们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了,中队长王锦波就是一名“90后”,他是被老同志们一手带出来的,参加工作后就一直积极投身禁渔一线,虚心向老同志们请教,和年轻同事一起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年轻同志们在执法船上成立“长剑护渔”行动支部,立志成为一支禁渔尖兵队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障十年禁渔令落地生威。

新一代渔政人,不仅懂得创新,更懂得传承与实干。他们探索性地提出“333”长江禁渔长效管理机制,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巧用无人机技术,寻找芦苇丛中藏匿的“三无”船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他们总是苦活重活抢先上,脏活累活抢着干。

今年1月,王锦波通过无人机对沿江港口芦苇滩进行空中巡查回头看时,新发现2条“三无”船舶。经过进一步实地确定后,发现这2条“三无”船舶均位于芦苇滩深处,搁浅在岸边,周围满是一人多高的芦苇,现场清理难度极大。王锦波和在场的几位年轻执法队员商量后,一致认为任务再难也要第一时间将这2条“三无”船舶拖走。于是大家算准潮水时间,趁着水位最大的时候,身着下水裤跳入江滩中将“三无”船舶附近的淤泥去除,开辟出一条引水沟渠,随后大家一起用力,将其拖离岸边,最终顺利将2条“三无”船舶拖至执法基地集中扣押点。

“十年禁渔”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之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这些故事就是太仓渔政人“十年禁渔”工作中的日常,为了守好这一江碧水,他们总是风里来、雨里去,24小时坚守。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以实际行动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当下,每个人都应该对非法垂钓、非法捕捞行为说“不”,推动全社会形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职责坚守,同太仓一代代渔政人一起,守护好这一江碧水,为“十年禁渔”事业贡献太仓“加速度”。

(作者:程序 太仓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