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十年|征文作品选登】高铁通到家门口
千年古村落三家市,我的故乡。古村落东侧,我家老宅旁边,沪苏通铁路穿村而过。间隔不久,就有一列复兴号或和谐号列车驶过。远远看去,犹如掠过广袤田野的银白色飘带,飞驰在娄东大地上。
夏日里,我走在故乡的路上,轻松愉快。道路两旁庄稼绽新绿,处处溢芬芳,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漫步阡陌,绿荫碧水,和风送爽,闻花香听鸟语,一派诗情画意。
这里原先的土路,都已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但那千回百折、蜿蜒延伸的田埂依然在田间舞动着妩媚的身影,像一组组五线谱,咏唱着充满诗香的田园交响曲。那田野上青枝绿叶的农作物,以及那些野生的花花草草把故乡大地点缀得愈发绚烂。
夏风吹拂着稻苗,草叶翩翩,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我置身于此,伫立在缓缓吹来的风中,像是融入了嫩绿的稻秧浪波里,仿佛坐在悠悠的小船上随风摇晃,那种无与伦比的惬意,那种愉悦的情操,那份纷飞的思绪,一起追逐着风的方向,飘然而去。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春种秋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日子。每一块田地里,都有先辈们洒下的汗水和泪水。古老的村庄远离喧闹,像世外桃源,与世无争。几年前,不知道是哪位设计师,抬手在地图上轻轻地一划,就确定了高铁的走向,它要贴着我们的古村而过。母亲打电话说,快回来看看吧,家乡变化可大了,一群群的高铁工人已来到工地上,开始施工了。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电影中有句台词让我记忆犹新:“什么是幸福生活?到那时,天上飞的有飞机,地上跑的有火车……”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火车”这两个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孩提的我,做梦都猜想着火车是个什么样子,梦想有一天一定要坐上火车去外面看个够。
1978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那一天,我从老家走到老闸镇,再乘卡车到县城党校集中。第二天上午,我和战友们分乘多辆大巴车前往昆山火车站。在宽大的火车站停车场,我看到了梦寐已久的绿皮火车和货车。午饭后,我们登上了军用列车。我们乘坐的火车,不是有窗有座的绿皮火车,而是闷罐车,是看不见外面任何东西的。那时候的印象中,军用列车就是这样的。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
以后的岁月里,我乘坐过许多次火车。有一次,军校放暑假,我回家探亲,坐火车到昆山火车站已是下午五点多钟,我急忙跑到昆山汽车站,可当天已没有到太仓的公共汽车了,那时还没有出租车,我只能在车站附近的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到家。还有一次我回家探亲,到昆山火车站已是晚上八点多钟,我奔到昆山轮船站,赶上了苏州到浏河的轮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夜航,半夜时分,轮船停靠于盐铁塘畔卖秧桥南侧的简易码头。夜幕下,我走在静静的大街上,心里在想:太仓什么时候也能通火车啊!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4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跨入新时代,铁路修建到了太仓,高铁开到了家门口,太仓人多年的梦想成为现实!太仓高铁的开通,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太仓人民的共同努力。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太仓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迈向高铁新时代。沪苏通铁路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要通道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性工程。沪苏通铁路使太仓融入“沪宁一小时高铁圈”,风驰电掣的列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到上海购物,动车只需半个小时,就像公交车。即使早出晚归去南京办事,也不再是奢望。不仅压缩了时间空间,也拉近了心理距离。我也深感家门口坐车的便利。
站在家门前,遥望着疾驰而过的高铁列车,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家乡大变样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三等奖 龚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