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学校参加国内权威大赛获得多个奖项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网络
时间:2017-06-12
我市机器人教育蓬勃发展,日前,明德高级中学、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太仓市第一中学机器人社团的多名学生荣获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多个奖项。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基本覆盖了中国现有最顶级的机器人专家和众多机器人学者,是当今中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竞赛和人才汇集的活动之一,服务机器人专项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初中开始我就对机器人很感兴趣,进入高中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这项活动可以锻炼我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学会了自己动脑找到问题所在,再想办法动手解决。”这是省太高机器人社团高二学生周王晖的感悟。在比赛中,他和伙伴们同心协力,获得了“医疗与服务机器人规定动作赛(青少年组)”一等奖和“教育服务机器人、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项目(青少年组)”二等奖。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李锋对周王晖尤其欣赏,亲切地询问他未来有否考虑参加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本次比赛中也出现了场地不适应,机器人速度下降等问题,同学们不慌不乱,根据平时所学内容灵活应对,最终成功化解,顺利完成比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省太高机器人社团的吴佳凝同学向记者展示了她所在小组的参赛作品——术后医疗腿部服务机器人。“术后腿部恢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专业医疗人员的护理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并且不能实现全天候的看护,难免会有疏忽。因此我们做了针对伤员腿部康复的机器人来帮助患者恢复。”吴佳凝小组的作品是一台可由病人自主操纵的机器人。病人右手边有机器人的操作面板,共有4种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可根据需要选取腿部活动模式,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复健。该项作品获得“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青少年组)”一等奖。
我市第一中学的参赛选手们也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模型制作社团的辅导老师陈昱告诉记者,半年的社团活动培训,以学生调试、制作、编程为主,以老师讲解为辅,通过社团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参赛学生家长对孩子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学习也十分支持,“孩子很喜欢模型制作,经常捣鼓这些东西,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活跃思维”。
此外,我市明德中学在本次比赛中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医疗服务规定动作项目连续3年获得冠军、骨科机器人项目蝉联冠军、现场命题和垃圾分类两个项目获得季军。明德高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人教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在这方面的引领必须是持续的,下一阶段我们希望能吸引校内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机器人教育学习中来,我们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见习记者 徐璐)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基本覆盖了中国现有最顶级的机器人专家和众多机器人学者,是当今中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竞赛和人才汇集的活动之一,服务机器人专项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初中开始我就对机器人很感兴趣,进入高中我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这项活动可以锻炼我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学会了自己动脑找到问题所在,再想办法动手解决。”这是省太高机器人社团高二学生周王晖的感悟。在比赛中,他和伙伴们同心协力,获得了“医疗与服务机器人规定动作赛(青少年组)”一等奖和“教育服务机器人、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项目(青少年组)”二等奖。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李锋对周王晖尤其欣赏,亲切地询问他未来有否考虑参加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本次比赛中也出现了场地不适应,机器人速度下降等问题,同学们不慌不乱,根据平时所学内容灵活应对,最终成功化解,顺利完成比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省太高机器人社团的吴佳凝同学向记者展示了她所在小组的参赛作品——术后医疗腿部服务机器人。“术后腿部恢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专业医疗人员的护理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并且不能实现全天候的看护,难免会有疏忽。因此我们做了针对伤员腿部康复的机器人来帮助患者恢复。”吴佳凝小组的作品是一台可由病人自主操纵的机器人。病人右手边有机器人的操作面板,共有4种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可根据需要选取腿部活动模式,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复健。该项作品获得“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青少年组)”一等奖。
我市第一中学的参赛选手们也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模型制作社团的辅导老师陈昱告诉记者,半年的社团活动培训,以学生调试、制作、编程为主,以老师讲解为辅,通过社团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参赛学生家长对孩子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学习也十分支持,“孩子很喜欢模型制作,经常捣鼓这些东西,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活跃思维”。
此外,我市明德中学在本次比赛中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医疗服务规定动作项目连续3年获得冠军、骨科机器人项目蝉联冠军、现场命题和垃圾分类两个项目获得季军。明德高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机器人教育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在这方面的引领必须是持续的,下一阶段我们希望能吸引校内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机器人教育学习中来,我们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见习记者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