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鑫海码头迎来最大吃水船舶
4月17日,在海巡艇的维护下,太仓鑫海码头迎来开港以来最大吃水船舶——“河北秦皇岛”轮。据了解,该轮吃水深度达12.3米,意味着太仓港“大船深水”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船舶吃水一般是指船舶的吃水深度,是指船舶的底部至船体与水面相连处的垂直距离,它间接反映了船舶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浮力(或者说是船体及其货物等的重量,因为这与船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因此,船体的吃水深度越大,表明船体载货的能力越大。
此前,根据有关规定,进入太仓港的船舶吃水深度须控制在12米及以下,而近年来随着“三无”船舶等专项整治的落地见效,船舶横越管控等机制长效实施,辖区通航秩序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提高到港船舶吃水深度奠定了基础。
此次靠泊的“河北秦皇岛”轮为中国香港籍散货船,船长235米,吃水12.3米,装载6.75万吨铝土矿。该轮的安全靠泊,创造了鑫海码头接靠船舶吃水新纪录,是鑫海码头推进“大船深水”战略、打造“省港大宗散货战略支点”的具体举措,更是提升码头区域竞争力的创新实践。太仓鑫海码头单船指导部经理张浩表示,此次“河北秦皇岛”轮吃水较以往增加了30厘米,经测算,单航次可多装载2000吨~3000吨货物,在降低客户物流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码头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由于“河北秦皇岛”轮吃水大,操纵能力受到限制,对自身及其他船舶航行可能会造成一定安全风险,太仓海事局高度重视、提前部署,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分析该船进出港口对通航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制定专门维护方案,确保了该轮安全进港靠泊。
“河北秦皇岛”轮的顺利靠泊,标志着太仓港能级提升又迈出重要一步。鑫海码头继武港码头之后享受此项特别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太仓港江海联运枢纽的地位。下一步,太仓海事局将持续聚焦太仓港口能级提升扩容,不断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在保障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加快推动辖区码头靠泊能力、作业品种增量升级,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倾斜支持,推动太仓港充分释放12.5米深水航道效能,为更多超大型船舶到港提供优质服务,赋能太仓港核心竞争力,助力港产城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苏报融媒记者 周哲 刘争)
新闻中心
更多- 我市公交紧跟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变化,优化调整上百条次线路,提档升级多座智能站台 “智慧”公交 出行更懂你
- 强健“2+2”产业筋骨,以汽配产业为核心,高端装备、半导体等产业为支撑,全力提升产业能级 锚定发展新坐标 书写双凤新答卷
- 向“新”跨越,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重点布局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数字经济引领璜泾创新发展
- 对接优质资源 促进务实合作 徐华东带队在北京招商考察
- 2025太仓(北京)产业合作推介会举行 加仓长三角 就在金太仓
- 企业抢出海 外贸多元化
- 苏州太仓·西安周至2025年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举行 打造新时代苏陕协作样板
- 今年我市共排定重点项目195个,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超序时进度 项目建设“拉满弓” 有效投资“后劲足”